首页> 中文学位 >唐代诗文中楚汉人物评论资料整理与研究——刘邦篇
【6h】

唐代诗文中楚汉人物评论资料整理与研究——刘邦篇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史记》中的刘邦形象与唐前接受情况

四、“诗文”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唐代刘邦评论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政治环境

第二节 文化环境

第三节 《史记》《汉书》在唐代的广泛传播

第二章 唐代诗文中对刘邦的评论

第一节 对刘邦整体历史功过的评价

一、唐诗对刘邦功业的评价

二、唐文对刘邦功业的评价

第二节 对刘邦取得成功原因的探讨

一、天命说

二、人力说

第三节 对刘邦相关历史事件的褒贬

一、不事生产,与仲孰多

二、“杯羹”之语与朝拜太公

三、建都咸阳

四、开国功臣的处理

五、平城之困与和亲匈奴

六、晚年废太子

第三章 唐代刘邦评价与接受特征

第一节 刘邦形象在唐代走向大范围文学接受

一、诗文数量多,主题丰富且全面

二、唐代刘邦文学形象的极大发展

第二节 唐代文士对刘邦总体赞美的评价态度

一、唐代诗文总体褒扬刘邦的评价态度

二、晚唐诗歌少数讥贬刘邦的现象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汉高帝刘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朝代——汉朝的开创者,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的记述,使得我们当今仍然从中看到一个丰富饱满的刘邦形象。史书中的刘邦具有形象多面性、性格复杂性,也导致后世人们评论刘邦褒贬不一。唐代是作为历史上唯一可以与汉代相比肩的盛世王朝,是刘邦形象接受与传播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产生的诗文对刘邦形象历时性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代建国伊始,为评价刘邦奠定了总体的政治基调,统治者推崇刘邦,从刘邦史实中借鉴历史经验,推动刘邦评价渐入高潮;唐代科举制度的实行、诗歌创作的繁荣使得刘邦评价主体从朝廷高官下移至普通文士,创作群体多样化,刘邦进入更为广阔的文学接受视域;此外,史学方面,《史记》《汉书》在唐代广泛流行开来,也带动刘邦形象在唐代的发展与传播。唐代诗文中的刘邦评论资料按其主题内容可大致分为三类:对刘邦的总体功过评论、对刘邦成功原因评论以及对刘邦具体历史事件评论。通过对这些诗文文献的细读梳理发现,唐代文士对刘邦的总体历史功绩是一致肯定的,分歧和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历史事件的评价态度上。唐代文士对刘邦的评价与接受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从形象特征来看,刘邦这一历史人物在唐代走向了大范围的文学接受,其“豪圣英雄”和“圣主贤君”的形象都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极大发展。从评价态度来看,唐代文士对刘邦持总体赞美和肯定的观点,晚唐贬抑刘邦的诗歌产生于特定的情景中,实际上是一种非理性评价态度。 总体看来,唐代文士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理性客观评价刘邦,他们注重从历史活动及政治功绩出发对刘邦进行评价,淡化了其个人私德,这体现了“不以小瑕掩大瑜”的评价态度,为当今正确认识和评价刘邦带来启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