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鲇发育生长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研究
【6h】

鲇发育生长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二章鲇仔鱼的发育及生长特性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鲇消化道粘液细胞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分析讨论

4小结

图版Ⅱ

图版Ⅲ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本文运用形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鲇仔鱼摄食、存活和生长;消化道发育的形态、组织结构变化;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发生、发育、分泌方式和分泌活动;早期发育过程中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发生和变化;免疫原性物质ConA和PHA对鲇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影响等作了初步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1.鲇仔鱼的发育及生长特性 水温23±1℃,刚孵出的鲇仔鱼,身体透明,鱼体腹面有一椭圆形绿色卵黄囊,此时,仔鱼胸鳍出现,鳍褶完整,鳃、口未分化,消化管呈简单的直管状;仔鱼3日龄开口摄食,7~8日龄食性转换;正常摄食时,仔鱼内源性营养期2 d,混合性营养期3 d;8日龄,仔鱼鳍褶消失,各鳍分化完成。完全饥饿状态下,仔鱼4日龄卵黄囊消失。饥饿对仔鱼发育有明显影响,表现为:组织结构衰退,形体消瘦,头顶下凹,肠管缩短等。 鲇仔鱼具有初次摄食能力的时间为7~8 d,其初次摄食率为18%,最高初次摄食率出现在5日龄,达100%,仔鱼的饥饿不可逆点(PNR)在9~10日龄。 正常发育的鲇仔鱼,全长与日龄直线相关:TL=2.710667+1.634242 d(R<'2>=0.99651,P<0.01,1≤d≤10);湿重与日龄曲线相关:W=1.19319 e<'0.394629d>(R<'2>=0.98841,P<0.01,1≤d≤10)。饥饿鲇仔鱼全长、湿重与日龄均曲线相关:TL′(全长)=0.01108 d<'3>-0.346608d<'2>+2.852615 d+1.92733(R<'2>=0.90786,P<0.01,1≤d≤10)。W′(湿重)=0.015948d<'3>-0.309202 d<'2>+1.745456 d+0.617(R<'2>=0.851.59,P<0.01,1≤d≤10)。 延迟投饵对仔鱼的生长和存活都有影响,随延迟投饵天数增加,仔鱼成活率明显降低,延迟6 d投饵,发育至11日龄仔鱼全部死亡,仔鱼全长和湿重的增长率随延迟投饵天数的增加而下降;完全饥饿条件下,1日龄至6日龄仔鱼全长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1日龄至4日龄仔鱼湿重呈正增长,随后转为负增长;完全饥饿仔鱼,发育至10日龄全部死亡。 2.鲇消化道粘液细胞研究 鲇消化道粘液细胞染色(AB-PAS染色,AB染液pH2.6)后呈深蓝色、淡蓝色和浅蓝色,主要含有酸性粘多糖,为酸性粘液细胞;形态上进一步可将其分为囊状、梨状和杯状三种形态。 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从口腔到咽至食道,密度逐渐增加,鲇胃中没有发现酸性粘液细胞,肠道粘液细胞密度,以中肠最高,其次是后肠,前肠最低。 鲇早期发育中,2日龄,口腔上皮之间最早出现粘液细胞,3日龄食道和肠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发现粘液细胞。 消化道粘液细胞是由消化道粘膜基底层细胞衍生后,不断向粘膜表层推移而发育成熟,鲇消化道粘液细胞的成熟发育,一般经历发生、发育、分泌到发挥功能四个阶段;发育过程中粘液细胞内富含大小不等的粘原颗粒,其分泌方式为顶浆分泌。 试验采用免疫原性物质PHA和ConA浸泡和注射鲇幼鱼,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其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分布密度。免疫原性物质对粘液细胞的性质无明显影响。生产中可以考虑使用免疫刺激剂(如:ConA和PHA等)提高鱼体抗病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