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纈沙坦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相关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
【6h】

纈沙坦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相关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动物

二、主要的试剂和药品

三、主要的仪器和设备

四、动物分组

五.动物血管内膜损伤模型的制备

六.标本的搜集和处理

七.检测指标和方法

八.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血管组织病理观察

讨论

一,动脉再狭窄和血管重塑的关系

二.缬沙坦和血管重塑因子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兔动脉内膜损伤模型的制备过程

附录 2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3 综述: 缬沙坦对动脉内膜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纈沙坦(Valsartan)对兔颈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相关因子动态变化的影响,并研究用药的最佳时机及该药物对预防动脉内膜再狭窄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家兔60只,雌雄不限,体重2000g左右,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模型+用药组(B组)。A组:30只,分离一侧颈动脉,插入2F的cordisPTCA球囊导管,0.2ml生理盐水充盈球囊缓慢拉回到动脉切口处,反复3次,损伤动脉内膜,每次30s,间隔1min,制作兔颈动脉动脉内膜损伤模型。B组:30只,制作动脉内膜损伤模型同 A组,于制作模型开始前2天给予药物纈沙坦配制成0.2mg/ml溶液,按10mg/kg/d剂量给予灌胃至术后5周。以上两组家兔分别于术后3d,7d,14d,21d,28d,35d时处死取材保存。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血管重塑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2)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阳性表达百分率。
  结果:MMP-1:B组3d时阳性表达百分率升达高峰;持续至14d~28d与A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35天时B组和A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MMP-2:A组动脉内膜损伤后3d时中外膜表达明显增多,至7d时新生内膜内可见强阳性表达,但中外膜表达开始减弱,直至14d内膜仍强阳性染色,中膜表达进一步减弱,总的表达量仍明显高于B组,到28d以后在外膜及新生内膜表面可见仍强于B组,但统计学上已无差异。在4周前B组与A组阳性表达百分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4周后P>0.05,无显著差异。TIMP-2:A组内膜损伤3d时外膜、中膜表达明显增多,至7d时新生内膜内可见阳性表达,外膜、中膜表达开始减弱,14d时减少,但28d时又有轻度升高并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总的表达量低于B组。在4周前B组与A组阳性表达百分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4周后P>0.05,无显著差异。TGF-β1:内膜损伤后仅在损伤管壁表面(3d时)和新生内膜(7d时)见较强染色,2周后已较少阳性染色,在2周前B组与A组阳性表达百分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3周后几乎不表达,无明显差别。
  结论:1.纈沙坦能够抑制动脉内膜损伤后血管重塑因子MMPs和及生长因子TGF-β1表达,增加TIMP-2表达,防止动脉进一步狭窄。
  2.动脉内膜损伤后4周内是药物干预的有效作用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