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图—词干扰范式下英语词汇的典型性效应研究
【6h】

图—词干扰范式下英语词汇的典型性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言语产生是指人们利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彭聃龄等,1997),可分为概念化、言语组织和发声三个层次(张清芳,杨玉芳,2003)。图一词干扰范式下的图画命名实验涉及言语产生的整个过程,是研究言语产生的常用方法。通过分析实验中的反应时,研究者发现了语义效应并进行解释。Ardi Roelofs(1992)首先给出词汇选择竞争说:和图画语义相关的干扰词能得到干扰词语和图画的双重激活,激活程度高,对目标词产生干扰。而对于语义促进,Albert Costa,(2003)提出相对范畴水平假说:干扰词与目标词的相对范畴水平决定了语义效应的方向及大小。Stephen J.Lupker(1979)则提出了反应关联假说:干扰词与命名任务有关联,就会产生干扰;反之则促进。以上研究在考察语义关系时,没有考虑干扰词的词频、词长、典型性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在控制语义关系的同时,考察典型性这一重要特征对语义效应的影响。基于此目的,本研究设计了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词汇的典型性对图-词干扰范式中的语义效应会产生什么影响?第二,对于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图-词干扰范式中词的典型性效应有什么异同?第三,造成这些差异可能性原因是什么?
  根据前期假说,典型干扰词比非典型干扰词的激活阈限低,可得到更高水平的激活,干扰作用大于非典型干扰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对此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典型词对语义效应有很大的干扰作用,而本族语者则没有;在干扰效应上,部分典型词对于英语母语者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大小有差异;这种差异是英汉文化、习俗等的不同造成的,可以用词汇选择竞争说和反应选择假说来解释。
  本研究由包含以下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本研究的简要介绍,概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意义和本文的框架。
  第二章是文献回顾,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图一词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所做的研究,以及对于不同的语义效应进行解释的相关假说。
  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问题,数据收集、研究步骤,同时对研究涉及的典型性、词熟悉度等术语进行了界定。
  第四章为结果与讨论,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其次,基于前期研究者所提出的假说,来解释本实验的结果。最后,由于词的熟悉度与典型性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章节分析了二者的关系,讨论了造成典型性效应的可能性原因。
  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概括了本研究的发现,指出了此项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总结了研究的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