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畸形儿——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研究
【6h】

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畸形儿——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审美的位移和媚俗的发生

1.1 “媚俗”与当代媚俗化现象新的诠释

1.2 “媚俗”的暗流:美学意义的丧失

第二章 中国当代艺术的转型——媚俗化现象的诞生

2.1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转变

2.1.1 社会经济转型和观念的转变

2.1.2 艺术家对时尚的过度追求

2.2 商业成功的诱惑

2.2.1 市场影响学术的现象

2.2.2 艺术家立场的转变

2.3 新艺术观念和图式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制造”——解析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

3.1 政治的媚俗

3.1.1 中国符号所带来的商机——泛化的政治波普

3.1.2 量身定做——“专属礼物”式的艺术创作

3.2 文化的媚俗

3.2.1 时尚的媚俗——紧跟潮流的脚步

3.2.2 审美媚俗——低级趣味所带来的快感

3.3 观念的媚俗

3.3.1 观念预设——主动迎合的投机心理

3.3.2 独特的创新——脱离时代的晦涩观念

3.4 当代艺术创作生产化

3.3.1 图像符号化创作——商业造就新产品

3.3.2 产业化大生产——签名至上的作品

第四章 愉悦的后果—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的评价与价值

4.1 “坏趣味”——媚俗化现象的负面评价及反思

4.1.1 中国艺术中国标准

4.1.2 人文精神在当代艺术中的坐标

4.1.3 艺术家独立人格与自律

4.1.4 学术赞助机制

4.2 “美丽的谎言”——媚俗化现象的积极意义与价值

4.2.1 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的积极意义

4.2.2 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中国国门的敞开,西方文化信息资源的涌进,各种艺术思潮和观念改变并影响了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认识。“89艺术新潮”至今,中国艺术从简单的表面模仿到本土化的自觉,已逐步与世界接轨,成为艺术世界的一枝独秀。但在中国当代艺术出现后,也无可避免的出现了“媚俗化”这一引入注意的文化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频繁的出现,到如今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已形成一种普遍性现象。它不仅仅体现了符号的中国化和审美趣味的庸俗化,更表现为迎合大众审美的趣味和艺术家创造力的衰弱。但也许他们正是通过这种手法来表达和传达个人对社会的看法。在这种条件下,深入分析媚俗化现象以及思考它对我国当代艺术产生的利弊都有助于我们清醒的认识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未来。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第一章主要阐述媚俗化现象所处的社会背景分析,这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环境。第二章着重谈媚俗化现象的出现,媚俗化现象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离不开社会的转变、商品化成功的诱惑以及新观念和图式的影响。本文的第三章则重点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提下,通过大量作品分析及艺术家分析,深入剖析媚俗化这一文化现象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发展现状及背后所反映的问题。第四章则是本人对于这一现象的评价与价值分析,从正反两面来具体的剖析中国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以及如何避免和减少这种现象的继续扩散。结语在总结全文的同时,通过对媚俗化现象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是全文的主旨得到升华。
  本文从中国当代艺术着眼,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探讨媚俗化现象的表现及利弊,通过对作品风格的研究来揭示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所隐藏的市场需求及审美需要,发现掩盖在大生产下的原创性衰弱问题。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看到问题的同时,也要发现其有利的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当代艺术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对当代艺术中媚俗化现象的讨论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创作头脑和正确的创作观念免受商业文化的侵蚀,对当代艺术现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