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效应
【6h】

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两岸经贸互动的过程分析

1.1 经贸互动的历史过程

1.1.1 早期经贸互动(1949-1987)

1.1.2 开放交流以来的经贸互动(1987-)

1.2 经贸互动的内容

1.2.1 两岸贸易

1.2.2 两岸投资

1.2.3 两岸人员往来

第二章 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动机分析

2.1 大陆方面的政治考虑

2.1.1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2.1.2 夯实“反独促统”的基础

2.2 台湾方面的政治目的

2.2.1 增加执政绩效

2.2.2 避免“边缘化”

第三章 两岸经贸互动对台湾的政治影响

3.1 对台湾当局大陆政策走向的影响

3.1.1 两蒋时期(1949-1988)的大陆政策走向

3.1.2 李登辉时期(1988-2000)的大陆政策走向

3.1.3 陈水扁时期(2000-2008)的大陆政策走向

3.1.4 马英九时期(2008-)的大陆政策走向

3.2 两岸经贸整合背景下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变迁

3.2.1 台湾民众对两岸经贸交流的态度

3.2.2 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政治认知

3.2.3 台湾民众统独认同变迁

3.2.4 台湾民众国族认同变迁

第四章 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效应评估与对策

4.1 两岸经贸互动的政治效应评估

4.2 从“理性”与“感性”的角度探析台湾民众政治态度

4.2.1 以“理性自利”为视角,探析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倾向

4.2.2 以“感性认同”为视角,探析台湾民众政治认同倾向

4.3 改善两岸政治关系的对策建议

4.3.1 有限而有效地“让利”,调整两岸关系中的利益传导机制

4.3.2 建立多渠道的沟通协商平台,扩宽两岸关系的信息传递机制

4.3.3 扩大和加强两岸民交流,构建两岸民众的情感共生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经贸交流的政治效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两岸经贸交流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规模与层次同步扩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国大陆坚持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持续推动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夯实“反独促统”的物质基础,以期逐步改变台湾民众的政治认同,构筑两岸和平统一的心理基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而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对于台湾地区而言,更关注两岸经贸交流的经济效应,执政当局与各政党都希望藉由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来带动岛内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从台湾地区整体而言,他们希望通过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以避免在国际社会中的“边缘化”。
  两岸经贸交流的发展始终影响着台湾政府的政策制定与变迁。从蒋经国执政后期开放大陆探亲以来,两岸经贸交流持续冲击着台湾当局较为封闭保守的大陆政策,推动其逐步走向积极开放。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扩大与深化,台湾民众对大陆政治认知更加友善,但对两岸经贸交流态度冷淡。而且并没有改变台湾民众的统独认同和国族认同。这表明两岸经贸交流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入,但是结构性政治冲突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短期效果来看,中国大陆政府的“让利”并没有带来预期的台湾民众政治认同的改变。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以“理性自利”的视角来看,两岸经贸交流虽然从整体上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了正面影响,但并未给普通民众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台湾社会内部公平正义问题的改善,台湾民众对两岸经贸交流存在疑虑心态;二、以“感性认同”来看,两岸长期的政治对立、台湾社会对所谓“国家安全”与“台湾主体性”流失的疑虑、民进党执政时期的“去中国化”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负面宣传,都使得台湾社会对于大陆政府仍怀有强烈的不信任感。两岸应该立足于长远考虑,面向未来,持续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进一步改善相关政策与措施,需要注意两岸经贸交流的意见反馈,拓宽两岸关系的信息传递机制,促进民间经贸交流使台湾普通民众能够受益。大陆方面的适度让利或可改善台湾民众对陆认知,减少“中国大陆威胁论”的支持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