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教体结合视角下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6h】

教体结合视角下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教体结合”的研究现状

1.2.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研究

1.2.4 我国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调查法

2.2.3 案例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3.2 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现状

3.2.1 郑州市小学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3.2.2 郑州市中学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3.3 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社会培训系统案例分析---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

3.3.1 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概况

3.3.2 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生源现状

3.3.3 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教练员现状

3.3.4 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后备人才训练竞赛现状

3.3.5 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人才输送渠道

3.3.6 郑州市未来之星棒垒球体育俱乐部经费现状

3.4 “教体结合”视角下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3.4.1 现行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

3.4.2 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的对策

3.4.3 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教体结合,是一种以教育系统为主,通过学校课余训练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机制。目标在于改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非自然途径,让体育回归教育的本原。本文以教体结合为理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学校系统及社会培训系统入手,对河南省棒球队人才吸收及人才专业水平逐年下滑的现象进行剖析后提出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棒球领域专家的意见尝试完善一个较为理想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调查研究,结论如下:
  1、现行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训体系中存在人才输送断层,后备人才在培养体系中不能有效的逐级接受专业的棒球训练,造成输送至河南省棒球队的后备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后备人才多数选择了就读大学,进入河南省棒球队人数逐年下滑。
  2、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的经费来源单一,且在训练环境以及设施方面的存在短缺。
  3、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教练员除初中阶段外,总体水平较好,但是在专业岗位培训以及训练补助上存在缺乏的问题。
  4、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的训练时间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学生参与训练积极,但是在竞赛方面,赛事较少。
  5、现行郑州市社会培训系统只有一家,但是在棒球专项师资,棒球专业设施建设指导以及学校间后备人才交流与输送等方面对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6、在现行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郑州市棒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如下:引进社会培训系统提高教练员水平与人才输送渠道;增进沟通,合理安排,加强后备人才文化课学习;合理规划使用场地,高效使用训练器材;利用现有资源,增加经费收入;增加岗位培训数量与内容,提高教练员水平;加紧学校间的合作交流,与社会培训系统合作,形成输送网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