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共治视角下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研究——以河南新乡市为例
【6h】

社会共治视角下的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研究——以河南新乡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1.4.1 主要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村垃圾及其处理模式

2.1 农村垃圾的含义与分类

2.1.1 农村垃圾的含义

2.1.2 农村垃圾的分类

2.2 农村垃圾的危害

2.2.1 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2.2.2 对农民生活造成的危害

2.3 农村垃圾处理的基本模式及问题

2.3.1 政府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2.3.2 企业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2.3.3 社会治理模式及其问题

2.4 社会共治: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

2.4.1 社会共治的概念

2.4.2 垃圾处理社会共治的基本模式

第三章 新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垃圾处理现状概述

3.1 新乡市基本情况

3.2 新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开展情况

3.2.1 历年工作目标任务

3.2.2 工作推进机制情况

3.2.3 阶段性工作成效

3.3 新乡市典型案例

3.3.1 获嘉县徐营镇东街村

3.3.2 原阳县蒋庄乡毛屋村

3.4 新乡市垃圾处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4.1 群众参与度不够

3.4.2 政府投入不够

3.4.3 企业、社会组织作用不明显

第四章 新乡市农村垃圾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4.1 垃圾处理参与体系意识淡薄

4.1.1 农民生活习惯落后、环保意识薄弱

4.1.2 地方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4.1.3 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薄弱

4.2 农村垃圾处理法规体系不健全

4.3 宣传不到位和环境治理人才缺乏

4.3.1 环保宣传氛围不够浓厚

4.3.2 专业治理机构及人才缺乏

4.4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4.4.1 政府对农村环保投入低

4.4.2 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规划不够

第五章 我国其他地区农村垃圾治理的先进经验

5.1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工作经验

5.1.2 “兰考模式”的经验借鉴

5.2 浙江金华农村垃圾分类的“绿色革命”

5.2.1 “金华模式”的主要做法

5.2.2 “金华模式”的经验借鉴

5.3 上海:绿色账户激励垃圾分类

5.3.1 “上海绿色账户”的主要做法

5.3.2 “上海绿色账户”的经验借鉴

5.4.1 山东垃圾治理的主要做法

5.4.2 山东垃圾治理的经验借鉴

第六章 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6.1 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法律体系,有效发挥监督引导力

6.1.1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6.1.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6.2.1 提高群众的自我管理

6.2.2 积极倡导新的生活风尚

6.3 提高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的水平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生极大转变。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但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农村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基础建设以及公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治理方面问题日益严重。解决好农村垃圾处理问题,既是解决广大农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环节,更是实现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还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基于上述时代发展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以及案例分析法,以河南省新乡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垃圾处理问题为例,从新乡市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出发,结合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认真剖析问题原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努力为构建农村合理的垃圾处理运营模式探索路子。以期通过治理农村垃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找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创造性的解决“三农”问题,为其他各项工作开展打下扎实基础,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这一国家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