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合唱作品中的“留白”
【6h】

中国合唱作品中的“留白”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留白与音乐中的留白

1.1 留白的定义

1.2 留白在其他艺术门类中的延伸

1.2.1 文学中的留白

1.2.2 书法中的留白

1.2.3 音乐中的留白

1.3 音乐“留白"向合唱的迁移

第二章 中国合唱作品的留白化分析

2.1 中国合唱作品中留白的分类和具体作品分析

2.1.1 “真空状”的留白

2.1.2 织体的“纵向”留白

2.2 留白的艺术实践

2.2.1 “纵向”织体留白的艺术实践

第三章 留白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3.3 虚实相生中的美育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留白,是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的一种具有鲜明的中国美学特征的艺术创作手法。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书画艺术作品中,目的是使整个作品的画面、章法更加协调一致而刻意留下相应的空白。最早在音乐中出现这一“留白”理论则是出自《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就将这种原本运用于传统书画作品中的创作技巧融入到音乐中去。中西方音乐在近现代开始相互影响,西方作曲家逐渐把更多的东方元素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中国也开始尝试西方的多声部音乐艺术形式。东西方的音乐家们在互相学习的同时,则依然保存着自己特有的风格。
  中国的作曲家尝试写作合唱曲目时,也尽可能多的运用中国特色的创作技法。书画创作中的留白就是在使得的空间刻意地留下一片空白从而让观赏者能够引发更多的联想。中国的作曲家们也秉承这种创作理念,在自己在音乐创作的时候适当地留下一些空白,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有更多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这些空白也让听众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添加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产生“留白”效应。
  和声构置对于传统的中国音乐理论来说算是一个全新的尝试,是简单的将西方多生音乐理论搬运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还是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加以融合。充满智慧的音乐家们则是选择构建一种符合于中国自身审美标准的和声学体系,并在多声部音乐创作中尝试加入了“留白”这一理念。充分理解作品背后的内涵之后,通过对音乐元素的掌控——以纯八度为外在表现形式的音乐和弦进行,再加以音量、音色的对比从而实现音乐与画面感的结合。这种纵向结构上的巧妙运用,节省了横向音乐发展的素材需求,联觉的体验也实现了“1+1>2”的效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