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
【6h】

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第一章传统对位与和声概述

(一)总论

(二)和声与对位的三种形态

(三)和声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对复调音乐写作的影响

1、音程和声产生的必然性

2、和弦结构以及调式和声的产生的必然

3.调性和声形成的必然性

4.和声对对位的影响

第二章和声思维在纵向可动对位写作中的运用

(一)总论

(二)八度复对位

(三)十二度复对位

1、对非八度纵向可动对位和声变化的总体分析

2、和弦音程组

3、三和弦音程组十二度复对位表

4、图表分析

5、写作步骤演示

6、实例分析,

7、七和弦十二度复对位表

8、实例分析

9、声部转位度数的识别与计算方法。

(四)十度复对位

1、三和弦音程组十转位图,以C大调主三和弦为例。

2、实例分析

3、其他

(五)十三度复对位

(六)十一度复对位

(七)十四度复对位,图2-10

(八)九度复对位

第三章和声思维在倒影复对位写作中的应用

(一)总论

(二)以大调一级音(小调三级音)为轴

(三)以大调二级音(小调第四级音)为轴

(四)以大调三级音(小调五级音)为轴

(五)以大调五级音(小调七级音)为轴

(六)大调四级音(小调六级音)为轴

(七)大调六级音(小调一级音)为轴

(八)大调七级音(小调二级音)为轴

(九)其他

第四章和声思维在其他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

(一)横向可动对位

(二)纵横可动对位

(三)逆行对位(横向倒影)

(四)逆行倒影(纵横倒影)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该文首先将和声学与对位法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将对位分为三种形态.每种对位分别对应各自的和声观念,依次为:音程对位--音程和声;调式对位--调式和声;调性对位--调性和声.其中对音程对位的分类是该文提出的对对位法分类的新观点;并通过讨论证揭示和声思维指导对位写作的必然性.然后,从和声节奏、和声序进的角度入手论述复对位的写作.先依据对位织体中旋律之间结合时形成和弦的规律,设计了一系列相配套的和弦复对位变化表以及相关的符合系统;再将谱例中和声序进在复对位前后的变化形式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揭示出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规律.该文对复对位前后和声序进变化规律的论述是作为一种新的复对位写作理论而提出的,即以和声序进的变化规律来控制复对位前后的各项变量如音级、音程、调式调性等的运用,简而言之,就是以和声思维来构思复对位的写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