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材内容编制研究
【6h】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教材内容编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1引言

2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3地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内容编制

4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内容编制解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既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趋势,同时也因应了国内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给地理教育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任务,推动着地理教育的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如“地理为生活”、“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等。通过借鉴国际上地理课程改革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本文主要研究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材内容的编制问题。以“课改”精神为依据,以现代课程论、教学论、教材论和相关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探究性活动、区域地理等教材内容的编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然后,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试验教材为例,研究分析了其对新地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程度以及其在编制过程中的思路,试图从新教材研究中获得地理教材内容编制的有益启示,为教材建设服务,促进今后新版本的教材的建设与发展,从而促进教材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简要介绍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分析了对地理课程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针对本次课程改革在有关“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的要求,提出了地理课程在内容的框架结构上应采取既保持传统又注重创新的教材内容编制策略。最后,指出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第二部分:首先对理念与教育理念作简要的分析;其次,对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进行了概括性地介绍,接着,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文化重建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然后,重点剖析了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六条理念,以期对后面的教材内容编制指明方向。 第三部分:是本论文的主体,分别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探究性活动”、“内容的呈现方式”、“区域地理”等教材内容在地理新课程理念下的编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尝试提出以“案例”或“案例+主题”作为地理课程内容选择、编排与分析组织的一种思路。 关于“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内容的编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选择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的地理内容,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安排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地理探究活动。“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内容的编制,本文从培养地理学科能力、渗透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掌握学习区域的方法等方面着眼来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内容的编制,主要是在教材中加大“活动”的力度,编制出高质量的探究性活动。“地理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就是要改变以往教材只注重知识的呈现、注重用教材反映相应学科知识系统的状况,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中心的教材内容的设计与呈现。“认识区域”部分内容的编制,要求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选区及安排教学内容,并对“案例”在“认识区域”中的运用加以探讨。 第四部分: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的内容编制做出客观和全面的分析,以印证其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各项具体要求的贯彻,并寻求有效的教材内容编制策略。论文剖析了人教版教材编制过程中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探究性活动”等理念的若干基本策略,并结合教材中的案例,阐述了体现这些策略的教材编制思路。然后分析和总结了人教版地理教材呈现方式的创新点和有益经验;在“认识区域”内容编制中,以如何更好的选区和编排教学内容为视角,对人教版教材的编制思路进行了研究分析。 第五部分:是结论。通过对地理新课程理念下教材内容的编制进行探讨及对人教版地理(试验)教材的剖析,总结了在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材内容编制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编制的含义进行了界定;首次从教材内容编制的角度来系统探讨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材内容的编制问题;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对现有教材内容编制进行了认真剖析,提出了在地理新课程理念下编制教材内容的策略。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法、定量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材内容编制进行了理论及实践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