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现象的分析——以2004年、2008年奥运会,2006年、2010年世锦赛为例
【6h】

对中国男篮进攻失误现象的分析——以2004年、2008年奥运会,2006年、2010年世锦赛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 前 言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注 释

参考文献

附 录

致 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篮球比赛中的进攻失误是任何球队都难以完全避免的。它直接反应了球员或球队在激烈的比赛中运用技、战术的能力。进攻失误不仅仅是进攻机会的丧失,更重要的是对球队士气的打击,并由此引发一系列比赛形势的变化。找出在比赛中进攻失误出现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其对比赛的影响,是应当重视的问题。
   本文以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日本世锦赛、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土耳其世锦赛的中国男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进攻失误这一角度,找出中国男篮进攻失误多的原因,寻求减少进攻失误的相应对策,有助于中国男篮认准方向,弥补自身弱点,得出如下结论:⑴进攻失误是影响比赛胜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比赛中出现进攻失误的次数越少,比赛成绩越好。中国男篮在两届奥运会、两届世锦赛中,进攻失误次数呈下降趋势,反映了进攻质量的提升。⑵中国男篮运动员在弱对抗中持球进攻能力强,进攻失误次数少,但在强对抗下,传接球与运球出现的进攻失误次数较多,反映出在强对抗下控制球和支配球能力差。⑶中国男篮各节次比赛进攻失误次数总体呈“减—增—减—增”(少-多-少-多)的曲线变化,第二、四节受防守强度变化、阵容深度局限以及体能下降等方面的影响,导致进攻质量下降,进攻失误次数增多。⑷中国男篮中锋运动员出现的进攻失误次数较少,与与赛队相比,无明显差异,前锋运动员的进攻失误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控制球能力弱是仍未解决。后卫运动员是进攻失误次数最多的,主要表现在控制球和支配球上,且与与赛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⑸中国男篮在向内线的传球出现的进攻失误次数,是各个传接球阶段最多的。反映了中国男篮过分依赖内线,内外线的协同关系处理不当⑹中国男篮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对手防守突然变换的应变能力不足,导致进攻失误频繁发生。
   本文建议:①中国男篮应准确地把握住当代篮球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更新理念,秉承着借鉴与创新,批判与继承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国男篮的实际情况,辩证地来对先进的篮球文化和理念,加以合理的吸收和利用,以此来形成具有特色的风格来促进中国男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②重视对基本技术的训练,尤其是提高在强对抗条件下对技术的运用能力,鼓励主动对抗,提高对抗意识。以适应现代高强度、高转换、高速度的篮球比赛。③科学地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把训练的量和强度高度统一,把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高度统一,着重加强对手指、手腕等小关节肌肉群的力量训练。④提高整体的协同作战、同步提高的能力,在保持内线原有的威胁下,增加外线核心运动员的培养,形成内外多点进攻,更好地在比赛中运用技术,贯彻战术。⑤中国男篮应增多与世界优秀球队的交流,在实战中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同时尽可能地创造更多的国内联赛与欧洲联赛交流的机会。使更多的运动员得到磨练和提高,全面提高国内联赛的竞技水平。⑥重视运动员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尤其是对英语的提高。这样,可以直接地领悟外籍教练的战术布置以及训练要求。而不在局限于翻译重复消化后的理解水平。⑦后卫是中国男篮最薄弱的一环,应着重加强对中国男篮后卫运动员控制球和支配球能力的训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