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三维/四维超声在子宫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三维/四维超声在子宫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资料与方法

第二章结果

第三章结论

第四章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妇科子宫病变的研究进展及其影像学诊断的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与二维超声在子宫占位病变(本课题主要指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的诊断及对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结果对比分析,探索三维/四维超声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诊断及在子宫内膜癌的术前临床分期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1年3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88例子宫占位病变患者,选择美国GE VOLUSON 730 型EXPERT 版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4C-A 探头,探头频率2~5MHZ,RAB4-8L 探头,探头频率4~8MHZ,Trans.Max+Surface模式、50%混合模式及其他常规模式,对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二维、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检查,运用以上仪器分别观察88例子宫占位病变数量、位置、形态学改变、与周围组织关系、加压变形程度、周边及内部血流情况等。于检查前使膀胱快速适度充盈,以能清楚显示子宫底部为宜。患者取常规平卧位,先用凸阵探头然后再用容积探头从腹中线分别向左右两侧作纵向、自耻骨联合上横向平行移动探头和斜向等多种角度扫查,在子宫两侧作对称扫查,了解疾病的性质及与子宫的方位关系。移动探头连续扫查,了解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必要时配合患者体位改变及探头加压。按照以上方法进行二维、三维/四维腹部超声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对两种超声模式的肿瘤检出率、术前临床分期准确率、术中及术后病理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本组88例子宫占位病变患者,平均年龄46.7±12.9岁(中位年龄46岁、34~65岁),子宫内膜癌32例,子宫肌瘤56例(50例壁间子宫肌瘤,5例黏膜下子宫肌瘤,1例浆膜下子宫肌瘤),56例子宫肌瘤中,子宫内膜呈不同时期的分泌期或增生期改变,其中12例合并有子宫腺肌病,11例合并有子宫内膜息肉。本组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三维/四维超声检出28例,检出率87.5%,二维超声检出22例,检出率68.8%;
   5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三维/四维超声检出53例,检出率94.6%,二维超声检出40例,检出率71.4%,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三维/四维超声显像对子宫内膜癌及子宫肌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显像。
   2.三维/四维超声显像对该组病例疾病类型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子宫内膜癌28例,子宫肌瘤53例):子宫内膜癌82.1%(23/28);子宫肌瘤84.9%(45/53).二维超声显像(子宫内膜癌22例,子宫肌瘤40例):子宫内膜癌54.5%(12/22);子宫肌瘤80.0%(32/40),经统计学分析,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三维/四维超声显像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显像,而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即三维/四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没有显著差别。三维/四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75%(21/28),二维超声对子宫内膜癌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为59.1%(13/22),二者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三维/四维超声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术前临床分期的准确率与二维超声没有明显差别。
   结论:对子宫内膜癌和子宫肌瘤的患者进行常规腹部检查,利用三维超声重建的特点,形成病变的整体立体结构,加上时间维度,从行为学的角度去观察病变,配合彩色多普勒,对以上病变能较二维超声做出更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能较准确的进行子宫内膜癌的术前临床分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