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感动中国》
【6h】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感动中国》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一、 绪 论

二、《感动中国》的缘起,发展

三、《感动中国》的群体分类分析

四、《感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分析

五、《感动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的创新性

六、《感动中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七、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感动中国》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这种用媒体传播的方式让大家更深刻的、普通的去了解这门学科。《感动中国》在中国目前缺乏精神信仰和精神支柱的国情之下,通过梳理一年内中国发生的大小事件以及这些事件中出现的大人物或者小人物,去“感性的刻画历史瞬间,放大历史细节”,提出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新闻人物,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以感性的力量打动理性,以与课堂教育形式截然不同的鲜活的传播方式,带给社会大众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感人故事,将社会大众情感上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连,创造一个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形式。这项活动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是教育者,而受教育者就是社会大众,可见其广泛的传播性,这种新颖、独特具有广泛传播性的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里的一种新形式。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性,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性原则下的开展树立了生动的榜样,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就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之所在。
   本文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解读了《感动中国》,从《感动中国》的群体分类,创新形式以及借鉴作用等几个方面,紧紧围绕其对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首先,本文在绪论中对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感动中国》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作了系统的介绍。首先探究《感动中国》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里的一种新形式上的创新点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目前对《感动中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视感下分析的论文并不多见,而相关《感动中国》这项活动的论文比较多。在本文绪论的第二部分厘清了从2002年到现在学者对《感动中国》这项活动研究的大致三个方向:对人物事件和奖词赏析的研究;对《感动中国》的创新方式和内容研究;从传播方向来进行的研究;这些研究对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都非常值得借鉴。
   接着,本文从《感动中国》的缘起和发展展开,分析《感动中国》的评选及人物选择标准,它打破长期以来典型人物宣传的固有模式,获奖人物涵盖各个群体,从平凡人中挖掘典型,真实全面的塑造典型形象,使过去的局限性宣传对大众造成的逆反心理一去不返,普通人的伟大,道德的光芒让道德教育胡功能又重新焕发光彩。
   然后,阐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教育目标具备了层次性,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效果评价方式要客观合理,并且能够具有极大的普及途径。《感动中国》就是一个具备了这些特点的节目,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它以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教育者身份积极引导个体主动观察和体悟现实,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分析。只有当受教育者的主体得以肯定和发展性的判断和分析,只有当受教育者的主体得以肯定和发挥的时时候,他们才更容易发现因势利导而解决问题。在文章的第五部分,详细分析了《感动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下的创新性及新形式,主要有内容上的人物评选,参选人物报道和颁奖典礼与新闻节目嫁接上的创新,方法和形式上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最后,在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感动中国》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指出《感动中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感动中国》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能够对一些个案进行进一步拓宽和深层挖掘,活动中人文关怀的运用随处可见,让活动的参与者、观赏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力量,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拓宽到对理想的培养和追求上来,树立创新性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