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六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
第六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

第六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

  • 召开年:2017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7-11

主办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会议文集:第六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本文运用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以2006-2014年在中国国内市场公映且票房排名前40的360部影片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国际生产方式(本文特指是否为国际合作生产)与票房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国际合作这种生产方式与票房绩效的关系为完全中介效应;中外合作电影生产在创意环节对海外创意团队的依赖较大.研究据此建议,中方亟需加强影视创作人才的培养,争取对合拍创意环节的主导权.
  •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媒体经济,存在经济运行规律和特征有着巨大差异的两大市场主体: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随着互联网新经济环境经历"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演进,平台商业模式发生着从"去中心化"到"再中心化"的变化,国内三家超级媒体平台BAT百度、腾讯、阿里正在完成平台的"再中心化"重构.因此,可以归纳,传统媒体的平台化转型解决的是内容供给问题,而网络新兴媒体的平台化发展解决的是商业模式问题.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兴媒体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相互依存、不断融合,形成完整的媒体经济产业新的价值链.
  • 摘要:媒体融合是一个历时性的概念,随着时代的更迭不断地演绎出新的内涵.本文试图从传播技术迭代的视角出发,探究媒体融合的演进过程和动态发展,并在三个媒介时代的历史起点上,将媒体融合划分为媒体融合1.0、媒体融合2.0和媒体融合3.0三个阶段,探讨三个阶段中媒体融合的主要特征和背后推动力,解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技术体系与媒介形态发展呈现的对应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历史维度总结媒体融合的历史逻辑以及未来呈现的发展趋势,包括商业模式和融合模式,以期能正确把握媒体融合的时代走向,力图在媒体融合研究的浪潮中成为"思想之毂",为推动中国的媒体融合的发展添砖加瓦.
  • 摘要:最早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数据新闻在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后迎来了可视化阶段.创办于2012年的国际数据新闻奖代表了全球数据新闻的发展前沿,也标志着数据新闻己经足够作为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被强调.本文选取了2014年-2017年的28个全球数据新闻奖可视化获奖项目(共包含83件可视化作品)作为样本,按照数据新闻的制作流程,从团队架构及演变、数据采集和数据可视化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最终发现,国际数据新闻的获奖作品在数据采集方面以"量"取胜,数据来源集中于媒体自身和政府部门.其可视化形式还以图表为主,交互形式虽以低等级交互为主,但中等级别交互作品也备受关注,高等级别交互还有待开发.数据新闻作品的内容多集中在社会生活,深在度调查报道中的使用最为频繁,且更善于利用类比模式来表达报道立场.
  • 摘要:近年来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的格局逐渐清晰,学界对综合性移动社交平台的研究较多,对垂直领域涌现的明星产品研究较少.媒介融合领域下,多研究传统媒介融合新媒介,却极少研究新媒体对传统媒介的主动合作.本文将以"最右"App为例分析垂直领域的移动社交App经营模式.本文从经营模式的构成要素入手,以对"最右"在产品特性和用户构成两个层面的分析和总结为基础,对"最右"当前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缺陷,并提出改良建议.
  • 摘要:媒体融合正从新闻融合走向集信息、服务、产业于一体的深度融合.媒介融合度用于表征媒体在融合之路的进展程度,对媒介融合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深度、四大支撑、三大效果构建.两个深度分为新闻融合和集信息、服务、产业等于一体的智慧型城市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四大支撑分为基于云结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融合顶层管理组织架构、考核评价体系导向;三大效果主要从融合效果角度分为数字化有效用户、对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的引导力、形成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以此为基础构建媒介融合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网络用户展开关于付费使用网络移动电台节目意愿的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11份,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其付费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对网络音频APP的认知度和对音频出版物熟知度、对网络音频APP的使用频率对他们的付费意愿有负向影响;用户的受教育程度,参与分享、参与平台互动的积极性和对网络移动电台音频节目价格的认知度对他们的付费意愿有正向影响.用户的基本特征对用户的付费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了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数据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衍生物,在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数据新闻这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方式,其主要基于对大数据的挖掘、收集、分析以及可视化呈现.目前,众多主流媒体也逐渐尝试这种新型报道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试探究数据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在主流媒体传递信息时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分析数据时代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途径.
  •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注意力经济己达到饱和,传统媒体并非轻易就能成功转型.更多的是一些曾主宰南北传媒界的传媒产业在转型后不为人知.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文化、技术背景下,实现传媒产业的再创业,形成多媒体形态共存繁荣,是当下传媒产业发展中探讨的课题之一.但即使历经几年的探索,社交平台官方与非官方账号的泛滥以及当下受众碎片化阅读,注意力市场的饱和等依旧是阻碍传媒产业成功转型的瓶颈.重新正视粉丝经济,打破长期以来对粉丝经济的偏见和误读,有助于突破这一瓶颈.粉丝经济并非只是对情绪资本的增值和操控,更是通过粉丝自身的创造性消费所构建的一种全新的媒体语境和参与式文化.传媒产业可以通过打造忠实的粉丝经济,以此反哺其传统经济模式实现成功转型,继而形成一条独特的突破传统媒介生产惯例和营销传播模式的"破壁"之路.
  • 摘要:都市类报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媒体融合时代面临着主流媒体转向互联网导致舆论阵地的遗失,以及读者与广告商的出走的困境.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互联网科技以及资本转向传媒领域的情况下,都市报要扭转经营方向,与互联网新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更贴近百姓的"服务型创新媒体".中国传媒产业市场正在蓬勃发展,都市报在报业单位中新媒体指数位居第二,目前主要依靠内容生产优势和互联网平台"两微一端",在资本的引领下发展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整合传媒产业链,建立社交矩阵,全面服务用户.
  • 摘要:web3.0时代的到来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行业迅速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为了重回舆论中心地带,重获话语权,传统媒体在新环境的压力下开始了转型升级.然而传统媒体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将自身的内容简单的投放到网站与微信微博账号那么简单,需要认识到观念的转变同样会决定转型的成败.青岛报业集团在认清当前形式,把握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进行转型升级,通过搭建全媒体平台矩阵在转型中找到了支撑点;秉承媒介融合的理念重构了内容生产过程;依托技术输出的模式开辟了传统媒体在新形式下的营收之路.青岛报业集团的转型一方面重新焕发了旗下纸媒的活力,另一方面勘探出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的新道路.青报集团转型的成功,为研究,探寻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拥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文献梳理法,收集湖北省平面媒体的融合发展现状,分析传统媒体的转型路径.结果显示,湖北省传统媒体的媒介融合格局己基本形成,但深度融合有待发展.目前推进媒介融合的主要难点是:组织结构与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人才、技术与资金是短板、资本投入不足、政府政策支持等有待落实.基于此,文末从渠道构建、业务拓展、盈利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进一步整合传播平台、推进"新闻+服务"业务扩展、积极拓展产业领域、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建设扁平化组织架构、构建媒体集群等.
  • 摘要:2016年美国大选中媒体和民调机构对于特朗普胜选的预测失准,引发了大家对于媒体民调报道的争议和广泛关注.大数据时代,媒体开展民调报道可以获得价值密度高的数据资源,助推媒体融合及转型发展,也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虽然媒体开展现代、规范、科学、专业的民意调查仍存在不少难点,但是深度融合背景下,媒体民调报道也有相当大的创新空间.媒体应当树立并强化数据意识,在发掘媒体民调报道深刻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做到"五个结合",即将"小样本"与大数据相结合、将线下民情与线上舆情相结合、将定量调查与定性调研相结合、将传统调查手段与互联网新型调查手段相结合、将传统民调报道与可视化数据新闻相结合,让媒体民调报道创新出彩.
  • 摘要:技术的创新发展表现在媒体领域则是传统媒体的迭代更新与新媒体的出现,当媒体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媒体形态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而在多元媒体发展环境下凭借先进媒体技术的创新运用使得不同介质的媒体形态呈现出了融合的趋势.在当下这个媒体发展愈加迅猛的时代,如何利用技术创新更好的推动媒体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如何从根本上优化媒体产业格局,如何让媒体产业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是亟需思考的现实问题.一方面需要想办法更好的利用技术创新推动媒体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思考对策更好的解决现实中的掣肘问题.本文立足现有的媒体融合和科学技术运用的案例,了解现有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的互动作用,探究"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态势.
  • 摘要:本文将从产值链视角出去,通过分析微信小程序在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的具体表现,阐述新的产值链的驱动因素来源于技术、场景经济、关系经济以及场景与关系的融合.同时进一步指出,微信小程序面临着从技术应用到市场竞争的多维挑战.
  • 摘要:当前,广播专业频率层面的媒体融合探索实践丰富多采、形态多样,是有效推动整体广播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途径.河北音乐广播较早介入新媒体领域,在推进媒体融合工作中做了篇"文章":全面植入网络平台的"新文章"——积极拓展广播资源的全媒体输出和转化;玩转多媒体互动的"好文章"——立足频率节目和活动,依托官方微博微信、即听客户端(河北广播电视台自有音频新媒体平台)微站和整合的区域化自媒体联盟平台,深度研发广播产品媒体融合形态,全方位玩转多媒体互动;搭建频率层面媒体融合机制的"妙文章"——以建立媒体融合的长效机制为目的,通过对频率工作流程和组织层次的再造,以及对人员专业化、专职化、全媒化的培养,不断探索广播频率层面媒体融合路径和模式.
  • 摘要:伴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推进,大量传统媒体开始或完成了转型升级.而在新兴的媒体形态中,Nicholas Negroponte预言的"个人日报"在今天己然成为现实.新闻客户端基于用户数据进行信息的推送模式,为用户构建起"信息茧房",却蚕食了公共空间.本文着重分析了新闻客户端中"信息茧房"产生的原因,探讨个性化的新闻推送这一新媒体特色的媒介形态对用户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 摘要: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针对这一战略任务,明确新型主流媒体的定位、目标及建构路径,对于彰显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推动主流媒体转型升级和新旧媒体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以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融合趋势为背景,以人民日报集团的移动传播战略为例,从全媒体布局、融媒体生产、优化管理等角度具体解读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升级的必经之路.
  • 摘要:论文选取2011年-2015年5个会计年度期间连续经营的25家传媒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建立传媒上市公司管理创新与公司绩效的指标评价体系,并引入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以剔除非研究变量对绩效的影响.论文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验证传媒公司管理创新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认为,传媒公司管理创新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这种影响只存在于当期,不存在年度间的滞后性.传媒公司管理创新与公司绩效之间还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
  • 摘要:随着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web2.0时代,网络虚拟社群兴起.同时内容付费和知识付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网络社群内部开始进行内容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本文通过对一些网络社区进行观察,对社群内部进行内容生产、传播与消费的模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在生产领域,本文分析了PGC和UGC两种方式在社群中的不同作用,以及需要的不同生产条件;在传播领域,内容的传播通过社群内向社群外,线上向线下的扩散而出现圈层化特点,并且在不同的传播圈层中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在消费领域,用户在进行内容消费时不仅会进行信息消费,也会进行情感消费,社群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增强受众的情感体验和使受众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
  • 摘要:网络信息的传播特征与病毒的传播特征十分相似,存在共通点.考虑到网络口碑也属于网络信息,本文引入一种研究流行病研究的数学模型——SEIR模型作为流程框架,并结合传播学、口碑营销理论,对网络口碑与电影票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得出如下结论:(1)网络口碑与电影票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2)电影网络口碑与电影票房的形成是动态的,前一阶段的口碑与票房会相应对后一阶段的口碑与票房产生影响;(3)网络口碑存在着数量上的知晓效应以及内容上的说服效应,这两个效应通过影响消费者观影的决策,影响着电影票房.而电影票房也对网络口碑数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摘要:在当今21世纪时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网络通讯技术以一种往时难以企及的速度迅速的发展,新的技术的产生必然产生蝴蝶效应,随之带来的各个媒体介质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促成了媒体界的发展革新的必然选择.必然的,新的事物总会给传统的事物带来不期而至的冲击,传统媒体的发展生存在受到新型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的挑战时,同时也是遇到了一种革新的契机.媒介融合的条件下,传统的媒体可以在吸收新的技术的情况下慢慢的和新媒体时代靠近,而新的事物也离不开旧事物而做无根之木,新的媒体必然也需要吸取传统媒体的精华之处,从而实现整个媒体世界的革新发展.本文主要从电视与自媒体进行分析,从电视新闻栏目在新形势下发展的境遇以及革新开辟道路作研究,同时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自媒体信息传播概况,最后提出了媒介融合下对于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进行反思的问题.
  • 摘要:报业转型改革尚未完成,问题越积越多,导致今天的报业困局己不可避免.即使没有互联网、新媒介的冲击,报业也将逐渐呈现困局,媒介融合不过是加剧了报业困局.当然,报业困局还需要辩证地看待,不能一概而论.报业也不是全盘困局,也有风景这边独好的一面.一种媒介的发明或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介质不同、特性不同的媒介融合,更需要一个过程."速成论"不可取.媒体融合过程中,要注意对核心技术和资源的控制.
  • 摘要:微信5.0上市之后,截止2016年底,已经拥有超过8亿的用户,用户活跃度超过6亿,而微信公众平台也吸纳了200万的公众帐号.在众多的微信公众号中,高校官微也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功能呈现手段也从过去单纯的资讯传播模式向其他多种模式转变,资讯呈现方式变得更为多样.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进行研究.研究将从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发文次数,发文数量,推送时间,原创与否以及受欢迎程度等五个方面展开,通过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内容特徵以及高校微信公众号点赞量等受众反应的参考项目,来探讨微信公众号受众反应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地了解高校微信公众号閲读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探究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本文在借监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内在因素角度对高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剖析.本文假设阅读量和受欢迎程度点赞量,推送频次,每周发文的次数和发文数量,以及文章的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是否为原创相关.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到2017年清博大数据对於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每周推送文章閲读量排名,选取这些排名文章为样本,从这些样本中进行随机抽样,抽取每周閲读量排名前50的公众号,总共抽取四周,200份样本进行前测内容分析;再除去这200份样本,进行方便抽样,按照前测的抽样方法,进行抽样,最後抽取1200份样本,总共将这1200份有效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结论:受欢迎程度越高,点赞量越多,閲读量最高;发文次数在5-7次的閲读量高於发文次数1-4次的阅读量;与此同时,发文时间在08:01-12:00的閲读量高於其他时间段的阅读量;发文数量在10-20篇的阅读量,高於发文次数1-10篇和20篇以上的阅读量;推送文章是否原创性,和阅读量的相关性不强.期望对后续的微信公众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 摘要:通过对2014年以来新闻传播领域有关中国媒体融合重要文献的梳理,本文考察了学界与业界对媒体融合的探讨与实践过程.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语境下的媒体融合不是一种业己形成的状态,而是一个演化变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信息的聚集与数据化将形成一个覆盖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的新的媒体生态.中国语境下的媒体融合研究是以国家政策的推动为背景,围绕媒体转型实践的应用型研究.
  • 摘要:媒介、媒体、传媒三词常被混用,应可各司其职.媒体融合创造出融合媒体,发展到传媒融合,进而发展到大众媒介与其他媒介、其他行业的融合,并可提升大都市传媒的辐射力.同时要求全面统筹媒介管理,做出新的顶层设计,创新传媒体制和机制,乃至进一步改进对外传播.
  • 摘要:媒介融合是当前新闻业转型创新的方向,更是媒介进化的结果,媒介融合中处处体现着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即发展方向人性化、传播技术人性化、消费习惯人性化.每一种新媒介或新媒体的出现都是对旧媒介的融合,也是人类渴望回到前技术传播时代(即非延伸性的面对面真实传播)的表现,因而传媒要想取得实质性的创新,真正完成转型,就要从人性化趋势这一角度来进行考量.但媒介融合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数字祛魅、当下主义、新闻机构的内卷化、传播赋权与掠夺的争论等都是目前媒介发展的难题.媒介要解决这些问题,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就要回归媒介发展的人性化趋势.
  •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其中,基于算法的机器新闻写作是人工智能在传媒领域的具体应用之一.本文描述了机器人新闻写作所擅长的领域即财经类、体育类、地震等大数据分析领域,在此基础上,浅描了机器新闻生产过程的原理,深描了机器新闻生产过程呈现的场景.同时,论述了机器人新闻的弊端,探索实现人与机器交融的实践战略,从而有助于创造出既具有深度又有人文情怀的新闻作品.
  •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出版企业在信息技术的浪潮影响下投入了数字出版的大潮.本文将审视当前的数字出版中的跨媒介叙事实践,通过分析出版企业跨媒介叙事的现状和成果,发现当前实践中的困境,探索数字出版发展道路上的新路径,也进一步发展跨媒介叙事理论与实践.出版企业当前的跨媒介叙事实践依旧困难重重,但从已有的尝试中可以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应充分利用丰富的内容资源优势,借助版权交易平台进行优质内容的开发;树立跨媒介经营理念,把握自身优势;坚持跨媒介叙事原则,构建故事世界.
  • 摘要:本文的结论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具备信息传播的媒介属性,扮演着"媒介"的角色,可以充当信息传递、人机交互的媒介等,故可以称之为"智能可穿戴媒介".笔者通过焦点访谈法结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实物的详细观察,提炼出智能可穿戴媒介在信息传播、信息呈现、信息操作、信息与人之间的交互以及媒介属性逐渐边缘化等属性.与此同时,智能可穿戴媒介在信息传播、呈现、交互和反馈方面,尤其是技术与人文方面依然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最后,笔者在媒介技术理论的框架下,详细论证了未来智能可穿戴媒介的发展趋向:在人类器官的延伸方面继续深入但要警惕"假肢"现象;继续超越时空、身份、文化边界,重构我们的生活情景;在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助推下会一直朝着"艺术化"方向发展;未来有可能演变成一个强聚合性质的垄断媒介,朝向"体媒"和"智媒"方向发展,本文也尝试对当前如火如荼的媒介转型和融合提供重要参考视角.
  • 摘要:虚拟现实(VR)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自2014年重新进入大众视野.近年来在体验经济视域下,VR技术逐渐形成完整产业链.沉浸感是VR技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亦是衡量VR设备质量、内容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更深层的沉浸感和更优质的体验度,虚拟现实软件、硬件、内容等厂商都在积极研发,同时促进投融资,进而对VR产业形成循环刺激,推动VR产业链的发展.
  • 摘要: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数据新闻的概念,数据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闻生产方式、呈现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发生变化.此次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基于数据新闻的生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目的在于理清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
  • 摘要:资料库的数字化过程牵涉到一个知识典范,一个以各种新方法来中介真实以及人类经验的新典范.每一次知识典范的转移都伴随着对本体、关系和方法的重新认识,对本体的认识又是基于对本体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而媒介、语义和叙事的数字表征和多模态属性正是突破这层关系的切入口.品牌资料库美学在数字经济时代中己经变成一种重要的文化叙事.每一次范式的转移是一次文化叙事的转移,同时也是一次理性重建的过程.本文以媒介、语义和叙事的数字化流变作为起点,从巴贝塔的知识社会说起,考察品牌资料库文化叙事谱系,思考品牌资料库作为一种实践理论,为数字时代提供了哪些可能性.
  • 摘要:电视新闻现场直播作为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和影响力的节目形态是融合时代下电视新闻转型的重点.传播中传受关系趋于平等化、受众需求满足与传播价值实现的相关性使传统电视新闻转型需要基于受众视角.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九寨沟地震"事件为例对目前受众的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多元化需求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当今受众在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需求指向文化价值、心理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并在主题内容、报道方式和信息接收方面的分别表现出追求自身利益表达、体验性和带入感及客观性与真实性的新闻本位的回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电视新闻直播在媒介融合转型中的内涵向度的直播题材的政治化与平民化相融合、互动向度的受众体验性与带入感相融合与标识向度的新闻性与艺术性相融合三个层面上的转向.
  • 摘要:移动社交时代媒体格局面临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积极探索技术的红利,试图让数字技术成为突破维度的主要驱动力;另一方面在技术、社群环境的冲击下,人们进入了假新闻盛行的后真相时代.面对嘈杂的网络环境以及互联网公司针对新闻分发制造的新定位,传统媒体或许可借此背景在夹缝中突围.携手理念重塑的"慢新闻"回归媒体圈,在技术的加持下,保留"精英化"的内容,扶持大众化内容的参与,让新闻生产、传播与意义相挂钩增强社群的沟通、实现商业的变现,促进文化的建构.
  • 摘要:自2015年以来,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的IP电影、IP剧数量蔚为可观.IP剧中的青年亚文化不仅是当下文化情境的症候式表达,折射出主流文化的裂变和离散,而且也是以青年群体特有的方式,构建的与主流文化的沟通与对话,从而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创造和转型提供了多元的、开放的可能.这正是IP剧中的青年亚文化传播路径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 摘要:习主席指出,要着力抓好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洞悉大数据概念及其应用现状的前提下,我军政治工作现状和中国大数据技术上的飞速发展为我军政治工作与大数据的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军中反腐、涉军舆情和政工人才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大数据助力政治工作的具体方法.
  • 摘要:在各媒介平台不断发展的当下互联网环境中,网络自制娱乐节目作为大部分网络用户倾向性的选择也在不断发展,但大多节目由于与传统电视节目的雷同,没有产生较有影响力的传播效果,也有一些创新型娱乐节目点击率出现前高后低的昙花一现的关注度,如何把握当下有利的网络环境、制作网络用户青睐的网络自制娱乐节目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问题.2017年暑期由爱奇艺制作的《中国有嘻哈》通过其自身的准确定位与独创的运营模式成为视频网站节目收视的黑马,长期霸占微博话题榜.就其如何通过内容运营模式获得如此大量的关注度是本研究主要的关注内容,同时对于小众文化的网络化发展前景进行探析.
  • 摘要:狼人杀是线下经典的桌面游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狼人杀也在线上复活.它以社群为核心,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经济模式.狼人杀依靠网络综艺节目激活了原本沉默的用户,而手游则通过精准的定位与得当的宣传吸引着玩家.当线上人气到达规模时,它又与线下进行联动,共同促进狼人杀经济的发展.狼人杀作为当前的风口,对它经济模式的研究可以为社群经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 摘要:2017年7月,人民网连续3篇文章、新华网连续3篇文章密集评论《王者荣耀》①,将这一腾讯旗下的MOBA(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手机游戏推到风口浪尖,本文以《王者荣耀》为例,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阐述了手机游戏(以下简称手游)对于社会文化构建带来的影响,希望能对这一问题带来一定的学术思考,以期将游戏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
  • 摘要:典型报道是在中国社会诞生的一种独特的新闻报道方式,在"典型宜多,综合宜少"的新闻报道环境中,自其诞生以来,成为中国舆论宣传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随着现实环境不断地改变,典型报道一度式微.《感动中国》栏目因为独特的报道方式,得以生存并逐渐成为典型人物报道的典范之作,其发展历程突出,运作特色显著,一度引起学界与业界的共同关注.笔者运用文本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致力于探究《感动中国》的报道特色、独特报道手法、运作方式以及它为何得以延续发展?在媒体环境不断改变的当下,典型报道又该怎样革新都是本文所要去探究的.研究发现: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急需融入新鲜要素,紧跟时代步伐,典型报道要求贴近生活现实,关注普通平凡人物的模范作用,才可真正地成为指导当代人思想行动的精神指针,在网络时代的竞争中得以立于不败地位.
  • 摘要:伴随网络传播和网络逻辑的渗透,数字创意产业强势崛起,全球文化产业竞争版图面临格局重构,2016年中国民营文化企业海外投资迅速增长,文化走出去如火如荼.本文选取新兴网络巨头、传统内容巨头和传统渠道巨头标杆企业,结合其各自的国内战略对其海外投资布局进行对比剖析,力求见微知著,管窥当前资本助力文化走出去面临的机遇、风险与应对策略.
  • 摘要:纵观近几年视频网站的发展,PGC专业化的内容生产逐步取代UGC用户原创内容成为视频网站的主流,但其发展的过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本文以优酷土豆联手"极限情侣"张昕宇、梁红共同打造的PGC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为例,从PGC生态体系、节目内容特色、网站平台优势、节目用户特征、节目衍生价值以及发展趋势六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在总结《侣行》节目成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PGC生态体系下户外自制节目尤其是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的发展方向、盈利渠道、传播途径、内容导向、受众层面等方面,以期促进PGC生态系统下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的发展.
  • 摘要:自2002年韩国政府出台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韩国的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向中国席卷而来甚至风靡世界,2005年一部《大长今》让全世界了解了亚洲还有一个人口仅有5千万国土面积仅有9万平方公里的文明国度.同时为韩国的旅游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据韩国官方统计,在《大长今》的效应下,到韩国旅游的外国游客增加了15%.剧中女主角李英爱以其端庄典雅的角色塑造变成了东方女性形象的代表,除了演员演技韩国经纪公司对艺人的培养模式和包装推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艺人经纪的理论角度去分析当前韩国经纪公司成功的艺人培养模式并试图找出一些可以复制或者借鉴的经验用于当前中国经纪公司的发展.
  • 摘要: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产业化改革进程中中国电影制片行业的格局转变和现阶段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历时性分析表明:越来越多的资本和机构向制片行业涌入,且网络中权力分布由集中趋向于分散,行业领导者也在市场化浪潮中发生了更迭.通过现状分析表明:互联网企业正在向电影行业渗透,新的领导型企业正在形成;部分以专见长的中小型电影公司努力抓住自身话语权,电影制片格局将继续发生动荡.同时,在网络中,一些制片机构组成了合作关系紧密的小团体,通过分析发现制片人是小团体形成的纽带,系列片是促使小团体开展合作的重要因素.
  •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当代信息传播方式也经历了前媒介时代、印刷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时代三个阶段,停留在了电子媒介时代.从时代标识来看,文化多样性与传播工具的交互性是后媒介时代的主要代表,4G网络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速了后媒介时代的前进频率,而区别于以往大众传播机制中的公共领域特点,后媒介时代形成的公共领域不仅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其舆论机制与传播效应也有了质的飞跃.单从公共领域的形成要素与变迁现状来看,哈贝马斯并没有针对媒介功能的发挥而对公共领域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进入到后媒介时代以后,传播媒介"民主"功能中的"政治色彩"或是"经济利益",都对公共领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笔者通过总结相关资料文献,从广度与深度的层面对公共领域与媒介功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选取一个切入点,结合后媒介时代的特征,对媒介主义"民主"功能造成的破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关于此方面的创新点.
  • 摘要:新媒体日益嵌入我们的生活,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传统电视如何利用新兴媒体开辟电视传播的新格局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湖南广播电视台《小戏骨》栏目的媒介融合路径为个案,探讨传统媒体平台制作的电视剧利用互联网走红路径.本文研究发现,传统电视媒体通过与网站和社交媒体的互动营销实现双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电视文化产品过分娱乐化和低俗化的倾向.假如要改变这种现状,首要的是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文化产品本身的质量,保证传统电视媒体在媒介融合中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摘要:经济转型、政策鼓励、技术支持、观念更新等因素加速了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数字平台实现闲置资源的再分配,与他人共享产品和服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媒产业呈现出新时期的特点:网络信息时代的信息共享、通过网络来去网络化、共享经济重构传媒产业.
  • 摘要:共享单车被外媒评价为是现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它依托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迅速成为城市的一处人文景观.因此,本文以共享单车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旨在了解青年群体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并辅以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参与观察共享单车青年社群的动态.通过梳理媒介、媒介化等概念,结合共享单车的个体化实践,笔者发现,共享单车不只是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它更是连接和重构人与人,人与城市之间关系的一种媒介.共享单车也不仅仅共享的是实体的自行车,摆脱工具属性,它共享的还有信息、情感以及新的城市生活.
  • 摘要:目前新媒体技术迭代迅猛,令步入媒介融合深水期的广电系媒介迎来最强的挑战关口与最佳发展机遇.本文以牡丹江麦辣广播及其他先进广播为例,分析了地市级广播面临的粘性受众分流、自媒体竞争等新媒体危机,比较了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建立可视互动"新广播"的优势,并深入探讨"直播+广播"过程中出现的机制体制等瓶颈性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以供业界学界参考.
  •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新闻的制作模式不断升级,游戏化新闻开启了新的新闻生产模式.游戏化新闻是新闻产业和游戏产业的深度融合,网络新闻的呈现方式随着游戏元素的加入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情势.有见及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近几年来新闻产业游戏化趋势背后的理论基础,探讨制约游戏化新闻发展因素.在新技术驱动下,游戏化新闻带来的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可以应用于多种新闻类别,受其影响,游戏化元素正在逐渐改变新闻生产模式,这为转型中的媒体提供了新的机会,引发新闻产业变革.本文以大众传播游戏理论为基础,分析游戏化新闻与新闻游戏关系,界定游戏化新闻范围,从媒体环境、用户体验、和新闻产业与游戏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四个维度尝试提出游戏化新闻平台基础运作框架呈现游戏化机制.
  • 摘要:作为当下重要的信息生产者,自媒体在经历了"野蛮式"的生长之后,目前依然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尤其是,当前共享经济日益成熟,共享经济模式向其他领域扩散的背景下,自媒体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共享经济模式的影响.本文以共享经济和自媒体的特点、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共享经济背景下自媒体在内容生产、盈利模式、运营主体等方面的变化.
  • 摘要:本文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混合方法论,在"互联网+"背景下,着重分析两个问题:共享经济与传媒产业融合可能性与共享经济的经济优势如何给传媒产业,尤其是传统媒体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共享经济与传媒产业融合是可行的,且至少体现在现实意义、技术条件与精神内核三个层面;二、共享经济以其先天优势即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不仅能对传媒产业在信息生产、传播等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还能对包括传媒附加资产等进行资源配置,以尽可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创收;三、当今的传媒产业已经集合了内容经济、注意力经济以及关系经济三个维度,因此共享经济在投入传媒产业的过程中,不应该只照搬理念而不结合实际情况,还需要满足以上三个维度;四、"互联网+"这种新型的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经济集合涌现,鱼龙混杂,因此在传媒产业与共享经济的融合过程中,必须提高准入门槛,订立行业规则,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