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6h】

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对日本小学校思想教育的变革和发展过程的调研与分析,全面了解当前日本小学校思想教育的现状和趋势,更充分地研究和认识其教育特点及对日本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从而深层次发掘其对于我国小学校思想教育改革有益的经验,服务于我国小学思想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社会品格奠定基础。论文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章,分别为: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历史演变,当代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构筑解析,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下面就论文的基本内容作简要介绍。
   在第一章中,主要对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发展史做了系统的介绍。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认为日本思想体系的源头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是在我国的儒家文化的熏染中开始启蒙逐渐形成基本统合的体系,这种思想体系在历代政府统治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然后把整个发展史分为五个阶段:早期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及确立初期的思想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军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二战以后民主主义的思想教育,冷战时期的思想教育和二十一世纪前后的当代思想教育体系。特别是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后,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和实施的两部新《要领》为长时期内的思想教育总方针、教育目标和形式内容指明了方向,是开展思想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被给与了高度评价。
   对当代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详细分析是第二章的主要内容。分别从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的特殊性、互补性、完整性、途径多样性,以及和西合璧与和中合璧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日本小学普遍开展的兴趣俱乐部、特别活动、试点特设、生活指导等具体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对小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个性教育是基础也是目标,同时兼顾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国际化教育和劳动教育等。其中的国际化和劳动教育与实践更加紧密相连,特别是劳动教育,对培养孩子们的团结协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坚定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尤为重要。文中强调了在小学生思想教育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种途径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的重要性,目前日本小学教育界流行的PTA组织(父母与教师协会)就是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这个组织对孩子们的综合成长起到了不小的辅助作用。政府机构和各种NGO组织开设的丰富多彩的沙龙和展会等也发挥着重要影响。和西合璧与和中合璧的提出实际上是对日本小学思想教育国际化和促进国际理解的新主张,也是大势所趋,这与社会发展程度相辅相成。
   第三章主要是在分析日本小学校思想教育发展史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对其教育体系的当代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分别从生存教育、高适应性的课程改革、丰富的心灵教育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等四个方面给加以阐述。生存教育体现最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功能;心灵教育被认为与生存能力教育相互补充;而针对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既增强了培养的目的性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国际理解教育是目前教育界改革的一个新领域,国情不同实施方案不同,这一点对我国的思想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一章是日本小学思想教育体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这正是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的目的所在。主要意义有四点:对我国构建和完善民族特色的思想教育体系具有借鉴作用,像心灵教育等针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沟通方式对于目前我国一些孩子的浮躁情绪的消除将有帮助;再有就是思想教育的生活化,使孩子们更直观地得到切身体验,可以较轻松地实现孩子们更易接受的优秀品格的主动培养;再次就是确认小学阶段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让孩子们懂得付出和获得的关系,优秀品格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最后,日本小学的越发成熟的国际理解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最大限度为提升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提供条件。
   总之,在长期的小学思想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我们本身的思想内视和创新能力,又要善于从外来的教育成果中汲取经验,为培养真正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同时也为孩子们在将来实现他们的人生和社会价值提供有力保障。

著录项

  • 作者

    赵伟玲;

  •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大学;
  • 学科 学科教学(思想政治)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明华,刘大玫;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29.313.2;
  • 关键词

    日本小学; 思想教育; 课程设置; 生存能力; 品格培养;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30:18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