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和谐社会视阈下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6h】

和谐社会视阈下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论述

(二)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平等观的论述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比较法

(三)理论归纳、演绎与抽象法

(四)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平等观的理论特质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错误平等观的批判

(一)对空想平等观的批判

(二)对抽象平等观的批判

(三)对绝对平等观的批判

二、马克思平等观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三、马克思平等观的特征

(一)平等观的历史过程性

(二)平等观的阶级差异性

(三)平等观的现实合理性

第三章 马克思平等观的基本内涵

一、现代平等观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平等主要是指社会地位的平等

(二)社会主义平等的历史任务是消灭阶级差别

第四章 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指向渊源

(一)马克思平等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平等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完善提供了思想指导

(三)马克思平等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马克思平等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架构基础

(一)坚持马克思平等观有利于促进政治权利的公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进程

(二)坚持马克思平等观有利于保障社会分配的公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结 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著作中,很少正面论述平等问题,有关平等问题的论述大都出自对错误平等观的批判以及对资产阶级平等原则的虚伪性、欺骗性的无情揭露和抨击,或者集中体现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别是对交换价值关系中平等权利的经济学研究之中。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否定平等理论本身,相反,正是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第一次把平等观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将阶级分析的观点和方法注入到平等观念之中,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去把握不同阶级所持平等要求的历史合理性,准确全面地表达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尤其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严密地论证了争取并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平等权的基本条件和根本途径。
  马克思从动态的经济政治变迁,从变化的历史现实角度出发来阐发自己的平等观,这与以往错误的平等观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将平等置于人类历史进程中,使平等的变迁呈现出与历史变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从而摆脱了孤立、静态和抽象的思维。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性原则。第二,揭示了平等观的经济动因和社会根源,改变了以往社会公平思想研究的出发点,它从人的本质出发来研究社会历史和道德问题,即平等伴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而发生发展的规律。第三,马克思的平等观体现着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历史辩证法的品质。马克思认为平等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辩证性决定了我们只能用唯物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才能真正认识社会平等的本质和特征,才能动态地把握社会平等的标准。
  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和谐社会视阈下马克思平等观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探讨,首先分析了马克思对种种错误平等观的批判,认为马克思平等观是对旧平等观进行唯物史观的根本改造所形成的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平等观;其次从现代平等观和社会主义平等观角度阐述了马克思平等观的基本内涵;最后考查了马克思平等观的当代价值,内容涉及马克思平等观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架构基础两个主要方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