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货币冲销工具的有效性研究
【6h】

中央银行票据作为货币冲销工具的有效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一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央行票据概述

一 中央银行票据的概念

二 发行背景和目的

三 央行票据的发行方式

四 央行票据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 冲销干预理论

一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

二 资产组合模型的分析

三 我国央行票据冲销现状

第四章 实证分析

一 计量方法和模型

(一)平稳时间序列和单位根检验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三)协整检验

(四)脉冲响应函数

二 央行票据实证检验

(一)指标设定和数据来源

(二)单位根检验

(三)协整检验

(四)格兰杰因果检验

(五)脉冲响应函数

第五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1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即WTO,促进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推动了中国经济持续不断地高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大大的增强。加入世贸之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和合作不断加强,出口制造业等各种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形势大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的世界的商业企业到中国来进行直接投资,国际收支由逆差转为顺差,并且从经常项目顺差发展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局面。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和人民币之间的交易频繁,这就对中国人民银行维持汇率稳定,履行一国中央银行的职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4年我国成功实现汇率并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这是我国外汇制度进入全新阶段的标志。为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水平,确保国内货币供应量的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外汇干预和相应的冲销操作,维持内外经济的均衡。2005年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管理方面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在这两种特有制度下,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999年底到2013年6月,外汇储备由1546.75亿美元增长至34966.86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带来基础货币投放过量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同时,还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为维持货币的相对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大外汇干预,增强冲销操作的力度。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收回对商业银行手中的多余货币量,限制再贷款,并增缴人民币特种存款,在控制货币供应量方面取到积极有效的成果。后来随着外汇储备的剧增和冲销操作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经济出现不均衡的局面。相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在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市场流动性方面,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更容易控制和操作,是各国中央银行很喜欢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国债和央行票据是各国在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时,常用的操作工具。在我国,国债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品种结构单一,作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明显力度不足。在2002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将未到期的1937.5亿元正回购品种转换为同期限的央行票据,央行票据成为短期的新型货币政策调节工具,被频繁地在货币市场上使用,并被不断尝试创新开发新的品种,在宏观调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常规性的操作工具。
  央行票据不仅流通性强,而且在宏观调控方面还有一定弹性。从总体上看,可以吸纳商业银行的部分可用资金,控制流动性;在微观层面,各个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买卖央票,保持一定流动性。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可以灵活地调整它的负债结构,还能同时控制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量跃居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给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国家经济事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7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速也随之放缓。到2013年,各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而中国在这期间一直去能保持着适度的经济增长,国内物价也是相对稳定的,人民币呈现出小幅度升值趋势。在这期间,作为短期冲销操作工具的央行票据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冲销效果如何?本文将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操作情况,运用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央行票据冲销操作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并得出主要结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