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多元化经营程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6h】

多元化经营程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采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 确定本文研究的衡量指标和方法

2.1 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

2.2 多元化的衡量指标

2.3 本文选取的衡量指标和研究方法

3 多元化经营程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3.1 样本的选取及分析

3.2 多元化分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3 模型建立及回归分析

4 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5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建议

5.1 企业开始之初应主力发展主营业务,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5.2 企业走多元化道路须以专业化为基础,走相关多元化道路

5.3 不能盲目多元化

5.4 须加强建设公司的治理机制,能提高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

6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形形色色不同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都会在企业走向的十字路口上徘徊,怎样选择关系到企业以后的前途与命运,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发展战略的抉择,即多元化和专业化。放眼全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企业通过大规模的并购走上多元化道路,世界范围内也纷纷效仿,至此,多元化经营达到高峰。便在这个时期,财经领域内的专家们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美国的企业纷纷转变了它们的发展战略,由多元化转变为专业化,即“归核化”,纷纷回归到自己的主业当中来,并且这一现象的调整使得那些公司的绩效有着明显的改善。至此,企业在专业化与多元化战略选择上应该怎样舍弃,多元化经营到底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还是有损于企业绩效,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探究的课题。与国外相对比,在西方国家公司进行业务“归核化”的时候,我国的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却掀起了多元化的浪潮,但几十年的发展没有给中国的企业带来繁荣,特别是巨人集团和春兰的覆灭,给当下的企业敲醒了警钟,从此,大多数企业纷纷倡导搞专业化才是稳妥之举。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例如杜邦、海尔等多元化成功的案例,由此,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是溢价效应还是折价效应需要进一步探究。
  本文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和数量分析,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出三种不同的观点结论。然后结合我国企业的特殊性,通过证券交易所网站所披露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料,结合色诺芬数据库与国泰安数据库,随机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100家从2011年至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再次借鉴国内外合理的研究方法和衡量指标,结合我国现实状况,科学选取适宜于本文研究对象的衡量公司绩效和多元化程度的指标,提出本文研究假设和表达式子,分别对总体样本、单一主营业务型企业(专业化)、相关多元化型企业和不相关多元化型企业构建相应的计量模型;再者,对于这四个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再深入分析得出这些结论背后的原因;最后,从定性方面,对我国拟采取或已经采取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提出一些指导和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有损于企业的经济绩效,即存在“多元化折价”效应,专业化的企业经济绩效比多元化的经济绩效要好;2.论文还对多元化企业进行了分类,分为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企业,并分别做了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经济绩效比不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绩效好。究其原因是:第一由于股东与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高昂的代理成本以及低效率,管理层往往追求自身的利益而以损失股东利益为代价;第二是因为多元化企业不利于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特别是不相关多元化企业不可能做到每个涉足的行业都很精通,非但不能为主营业务贡献力量,有时还拖累了原有产业的发展;第三是因为跨行业补贴现象常见,往往多元化企业中绩效好的部门会对其他绩效差的部门进行资本输入,可能有的行业过度投资,而有些部门投资力度不够,这样从整体上搞垮整个企业。然后针对现代企业走多元化道路上提出笔者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建议。建议有四:一是企业开始之初应主力发展主营业务,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二是企业走多元化道路须以专业化为基础,走相关多元化道路;三是不能盲目多元化;四是须加强建设公司的治理机制,能提高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
  本文的创新点有三:第一,在研究内容上推动了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的更新和证实。本文选取的是最近3年的数据,有利于这一方面研究的更新,并且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状况,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现代企业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关系方面的一个映证,能为我国企业在多元化道路上提供一些启示和警示作用;第二,在得出的结论上证实了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研究,给准备走多元化道路还是专业化道路的企业一定的启示和指导;第三,在多元化经营上,相关多元化企业的绩效优于非相关多元化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企业在走多元化道路一定的参考,增加了它们选择的慎重性。
  最后,本篇论文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衡量指标不全面导致研究结果有失准确性,样本容量不够大等缺点。再者对后续研究寄予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