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传统女德研究——以陈宏谋《教女遗规》为中心
【6h】

中国传统女德研究——以陈宏谋《教女遗规》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国传统女德的研究

(二)关于陈宏谋《教女遗规》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传统女德的历史成因和主要特征

一、传统女德的历史成因

(一)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二)森严的等级制度

(三)男尊女卑的文化环境

二、传统女德的主要特征

(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二)建立以男性为中心的伦理关系

第二章 陈宏谋《教女遗规》概述

一、陈宏谋的生平与思想

(一)陈宏谋生平

(二)陈宏谋著作情况

(三)陈宏谋的主要思想

二、《教女遗规》成书背景

(一)经济背景

(二)政治背景

(三)文化背景

(四)陈宏谋个人因素

三、《教女遗规》概述

(一)《教女遗规》的主要内容

(二)《教女遗规》的历史评价

第三章 中国传统女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以陈宏谋《教女遗规》为文本依据

一、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角色的定位

(一)女儿角色

(二)妻子角色

(三)母亲角色

二、女子的道德规范

(一)德性修养

(二)家庭伦理

(三)处世规则

三、不同阶层女子的道德要求及教育方式

(一)宫廷女子的道德要求及教育方式

(二)宦门女子的道德要求及教育方式

(三)平民女子的道德要求及教育方式

第四章 中国传统女德的继承与发展

一、继承传统女德的宗旨和方法

(一)坚持批判继承的总原则

(二)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三)综合创新,塑造新时代女性形象

二、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女德的精华

(一)发扬母教传统

(二)传统“四德”的现代价值

(三)批判继承传统女德中的孝文化

三、对传统女德中糟粕的批判和改造

(一)破除男尊女卑的旧观念

(二)批判传统女德中的愚孝思想

(三)批判改造传统女德中的贞节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中国古代社会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决定了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主的社会结构和男尊女卑的社会格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巩固封建统治,强化尊卑观念,宣扬“三从四德”,压制女性权利,女性地位低下。女子的社会角色一般仅被局限于家庭中,她们的一生都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她们深受父权家长制的压迫,不仅要修习德性,温柔坚贞。出嫁后,还要孝顺公婆、相夫教子、教育子女、善待亲族。在古代社会中,封建专制下的传统女德呈现出以儒家主流思想为核心和以男性为中心等特点。
  中国传统女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注重道德教化,特别是对女子,编纂了大量针对女子的读物和教材。明清时期,统治阶层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推崇程朱理学的同时,加强了对女子的约束。清代陈宏谋深受理学影响,钻研经典,撰辑150多种书籍,其代表作之一《教女遗规》是封建社会女德教育的经典之作,并成为清朝后期女子教育的官方教材。《教女遗规》汇集了历代女教经典著作文章,宣扬儒家伦理思想,教育妇人恪守本分、孝敬父母、勤俭持家。《教女遗规》虽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但在提高女性修养,稳定家庭和谐,维护国家安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中国传统女德植根于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中,既带有封建礼制的糟粕,又蕴含着优秀的成分。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将继承、弘扬、批判、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对传统女德中优秀的内容予以发掘和弘扬,如传统女德中的母教思想,在培养子女宽厚仁慈、端庄贤淑、洁身自好等良好品质和树立忠于国家的人生观等方面都发挥过积极作用。其次,要批判地继承“四德”中谦恭孝悌、贞节等优良因素,孝顺父母,相夫教子,并剔除其中的“愚孝”、“男尊女卑”、“殉死守节”等糟粕思想。同时,还要立足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女德的继承弘扬中,注入“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时代精神,打造女性新形象,实现传统女德创造性转换,为解决家庭伦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积极的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