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的动态表达
【6h】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的动态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研究拟通过对脑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血肿周围组织GFAP的动态表达以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变化机理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为进一步认识星形胶质细胞在颅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研究方法: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SD大鼠尾壳核自体动脉血脑出血模型(70μl),并在脑出血后6h、12h、24h、48h、72h、7d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包括Longa评分法(LongaScore)、Berderson评分法(BerdersonScore)。之后大鼠断头处死,用干湿重法测相应时间点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含水量测定法(干湿重法),脑组织含水量按以下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湿重-脑组织干重)/湿重×100%,干湿重均测,精确到0.1mg。假手术组大鼠只进针不注血,余操作同脑出血组大鼠。生理盐水组注入70μl生理盐水,余操作同脑出血组大鼠。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出血后6h、12h、24h、48h、72h、7d大鼠脑组织的GFAP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规律;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观察基底节区域的血肿及其周围的水肿带,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改变。 研究结果:①脑出血后行为学的改变:ICH后大鼠在不同时间点出现行为学异常。所有脑出血组和盐水组大鼠术后6h、12h行为学评分都高,可能是由于药物麻醉和手术创伤所致,没有特殊意义。出血后24h评分明显升高,48h达高峰,并持续到72h。早期生理盐水组评分高于假手术组48h到72h时后两组没有差别,提示行为学异常与脑损害程度一致。②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大鼠自体动脉血ICH后24h开始,患侧脑组织含水量高于同侧脑组织及对照组,48h达高峰,并持续到72h,至7d大致恢复正常,脑出血对脑组织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也提示,生理盐水的占位效应对脑组织的影响早期比较明显。③免疫组化:实验性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GFAP的动态表达:大鼠ICH后,出血病灶周围有明显的免疫反映的阳性细胞,且在不同时间点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表现不同。ICH后6hGFAP表达最强,阳性细胞体肥大,突起增粗,阳性细胞数量较多(6h为135±10.3682);ICH后12h和24h,GFAP阳性细胞数量(12h为127±4.3012,24h为124.2±5.6303)与6h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72h后GFAP阳性细胞数量为88.2±11.3666,较前明显减少,与6h,12h和24h组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别(P<0.05)。脑出血后7d,阳性细胞数量(115.4±9.7877),比72h增加(P<0.05),但数量少于6h(P<0.05),与12h和24h比较则没有明显差别(P>0.05)。在所有观测时间点,非出血侧相应脑区仅有微弱的GFAP免疫反映阳性。盐水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3±10.72,72.6±11.13,73±8.46,74±11.34,72.2±7.05,72±5.91;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7.2±4.49,67.6±4.16,67.8±6.50,68±5.79,67.8±7.05,68±6.04;P>0.05。各相应时间点出血组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规律和行为学改变一致,提示脑出血后脑水肿是导致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脑出血病变部位存在明显的胶质细胞反应,其表达模式与脑水肿的规律密切相关,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脑出血的病理变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出血灶周围脑组织GFAP表达水平变化既是细胞组织损伤的表现,也是病变神经组织修复在分子水平的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