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系列研究
【6h】

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系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线栓法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评价

第二部分 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MRI表现和病理改变对照研究

第三部分 参附注射液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结论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线栓法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影像学评价目的:探讨建立稳定的线栓法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对其进行MR影像学和神经功能评价。 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5只,进行颈内动脉血管造影检查;B组5只,为假手术组;C组30只,选择直径0.45mm的导丝直接从CCA经ICA插至MCA起始部,3h后抽回导丝至CCA内进行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并利用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血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内动脉的走行及其颅内分支情况,22只动物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MRI能清晰显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脑缺血/再灌注后1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0.45。 结论:采用直径0.45mm的导丝直接从CCA经ICA插至MCA起始部,再灌注时,抽回导丝至CCA内可用于建立较稳定(22/30)、长期存活并适合影像学研究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第二部分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MRI表现和病理改变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系列MRI动态演变过程,并将其与病理改变相对照。 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二组:A组5只,为假手术组;B组22只,为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于缺血3h/再灌注后1h(4只)、3h、6h、12h、1d、3d、7d(各3只)行头颅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DWI(弥散加权成像)、PWI(灌注加权成像)及强化后T1WI扫描,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2WI、DWI、PWI、强化后T1WI信号参数以及梗死体积的改变。兔脑切片光镜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缺血区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GFAP、MAP-2、HSP-70及MMP-9的演变过程。 结果:缺血3h/再灌注后MRI可见左侧大脑半球颞顶叶及外侧基底节异常信号。缺血3h/再灌注后1d天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T2信号强度逐渐增加,随后开始下降,而ADC(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变化与此相反,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增强MRT1WI可见明显异常对比增强高信号影。脑梗死体积于缺血再灌注后1d时最大,其与梗死的T2WI信号动态演变过程呈高度直线相关。以T2WI信号(rSI)为自变量,相对梗死体积(%HLV)为应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6.126+18.6249X。PWI上相对脑血流量(rCBF)左侧大脑半球梗死区表现为持续低灌注,梗死周围区早期表现为高灌注,3d及7d时与对侧大脑半球灌注基本相同。光镜HE染色及电镜下可见脑组织缺血坏死和细胞水肿于1d时表现最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缺血中心区1d时无GFAP及MAP-2染色阳性细胞。梗死周围区GFAP阳性细胞染色的积分光密度(OD)值于缺血再灌注后3h开始增加,1d时达到高峰,3d与1d时相似,7d时稍下降。缺血周围区MAP-2染色加深,MAP-2阳性细胞染色的积分光密度值(0D)于缺血再灌注后1d时明显增高,持续至第7d,高于假手术组及对侧大脑半球。脑缺血再灌注后1h即可见HSP-70阳性免疫反应细胞,再灌注后1dHSP-70阳性细胞染色的积分光密度值(0D)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阳性免疫细胞主要位于缺血灶的周围。脑缺血再灌注后3h缺血中心区周边的MMP-9阳性细胞染色的积分光密度值(OD)升高,于1d内达到高峰,7d时阳性细胞染色强度下降。 结论: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系列MRI动态演变过程与光镜HE染色、电镜及GFAP、MAP-2、HSP-70、MMP-9免疫组化染色的结果是一致。 第三部分参附注射液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MRI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将与其与病理改变相对照,以了解其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54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5只,为假手术组;B组19只,为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葡萄糖注射液组,即对照组,C组30只,为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附注射液组,即治疗组。于缺血3h/再灌注后1h、3h、6h、1d、3d、7d行头颅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DWI(弥散加权成像)、PWI(灌注加权成像)及强化后T1WI扫描,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脑组织T2WI、DWI、PWI、强化后T1WI信号参数以及梗死体积的改变。兔脑切片光镜HE染色及电镜下观察缺血区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区GFAP、MAP-2、HSP-70及MMP-9的演变过程。比较并分析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MRI及病理学表现的差别以研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结果:缺血3h/再灌注后MRI可见左侧大脑半球颞顶叶及外侧基底节异常信号。B组缺血3h/再灌注后1d天内左侧大脑半球病变T2信号强度逐渐增加,随后开始下降,而ADC(表观弥散系数)值的变化与此相反。C组与B组相比ADC值的变化没有太大差别,但T2WI信号的演变不同,其高峰时间提前,而且峰值较对照组减低。强化后MRT1WI异常对比信号增高影C组轻于B组,治疗组血脑屏障的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最终梗死体积小于对照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梗死周围区高灌注比对照组稍有降低的趋势。光镜HE染色及电镜下脑组织缺血坏死和细胞水肿B组于1d时表现最为明显,而C组在6h内表现最为明显。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缺血中心区1d时无GFAP及MAP-2染色阳性细胞。B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上部分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同,C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缺血中心区范围小于B组对照组,其梗死周围区GFAP阳性细胞染色的积分光密度(OD)值于缺血再灌注后1h即开始增高,1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C组梗死周围区MAP-2染色也于1d时增加,持续至第7d,染色强度高于B组对照组。B组与C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h均可见HSP-70阳性免疫反应细胞,再灌注后1dHSP-70阳性细胞染色的积分光密度值(OD)达高峰,其后逐渐下降,但C组HSP-70阳性细胞染色强度的峰值高于B组。C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MMP-9阳性细胞染色强度也于3h后开始增高,1d时的积分光密度值(OD)与6h时比较无显著增加,但低于B组1d时的染色强度。 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减轻血管源性水肿方面。它可能是通过对缺血周围区GFAP、MAP-2、HSP-70的诱导表达增加或调节以及减低MMP-9的表达来实现其保护作用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