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乳腺癌MRI靶向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6h】

大鼠乳腺癌MRI靶向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鼠乳腺癌MRI靶向造影剂的实验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单克隆抗体LM609与钆双胺制备抗体造影剂,并制备大鼠乳腺癌肿瘤模型,在MRI扫描机下观察所制备的造影剂在大鼠乳腺癌模型中的靶向性。 方法:无菌条件下,取一定量的单克隆抗体LM609(1×10-3mg/mL),按合理比例,加入适量的钆双胺溶液(浓度为0.093ug/ml),室温下反应12小时,形成复合物,将复合物移入透析袋(截留分子量8000),用NaHCO3液透析24小时,除去游离的钆双胺等。取四只干净试管,向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比的抗体与钆双胺连好的复合物,在磁共振扫描机下扫描,TR 300毫秒,TE 20毫秒,成像视野FOV为100mm×100mm,层厚:2毫米,矩阵256×256。每只试管分别做四次扫描,每次扫描采集次数分别为5次、10次、20次、40次。记录所测得的信号值,通过信号的显影强程度判断单克隆抗体LM609与钆双胺的连接情况以及抗体的免疫活性。无菌环境、适宜温度下,培养清洁级SD大鼠15只,雌性,均为200克左右,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大鼠乳腺癌细胞1×107个/ml约1ml,随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待2周左右瘤体生成后,将成瘤鼠随机分为三组并编号,实验组为10只,分为A、B两组,对照组C组为5只;扫描前先将大鼠麻醉,于腹腔内注射适量氯胺酮,约半小时后将大鼠仰卧位置于台架上并固定,然后于颈部剥离颈静脉,留置针插入。实验组两组均经大鼠颈静脉注射不同浓度的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对照组注射与前者相同浓度的普通造影剂钆双胺以备扫描。在MRI下用头部线圈进行不同时刻扫描,观察其不同时刻瘤体的信号情况及代谢情况:Siemens 1.5 T MRI扫描机T1加权冠状位及横断面扫描,TR300毫秒,TE20毫秒,翻转角为FGR/30°,成像视野为120mm×120mm,层厚:2毫米,矩阵256×160。每个瘤体ROI值测定:每只大鼠瘤体上选择3各兴趣区,测其ROI值,然后计算其平均值。平扫及注射造影剂后每个时间点所选的兴趣区位置及大小尽量保持一致,分别于注射造影剂前、注射造影剂即刻,6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不同时刻测量注射不同浓度对比剂瘤体的信号强度;最后,将实验用大鼠处死,切除瘤体取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固定,并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其瘤体内部结构及分析结构对信号的影响。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多个数据方差分析,再进行两两比较t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意义。 结果: 1.四只装有不同单克隆抗体与钆双胺浓度比的试管在MRI扫描分别进行四次采集(每次采集次数分别为5次、10次、20次、40次),对所测得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 1.1不同浓度比的四只试管信号值差异有统学意义。 1.2不同浓度比的四只试管所测信号值平均值依次为Mean=85.25,98.51,128.25,156.00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与钆双胺的浓度比越大,所测得信号值越高,说明此时抗体与钆离子确实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一定浓度内抗体的活性保持良好。 2.所有大鼠在MRI下进行不同时刻扫描,对所得三组测量信号强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 2.1.1实验A组各扫描时间点之间瘤体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实验A组增强后各扫描时间点与平扫瘤体信号值比较(各时间点的比较顺序为:平扫、10min,平扫、6h,平扫、12h,平扫、24h,平扫、36h,平扫、48h,共组六组,结果显示,实验组A组瘤体在注射造影剂后6小时瘤体信号增加与平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1.3实验A组增强后瘤体各时间点信号平均值为Mean=288.61,335.62,344.62,462.42,415.23,384.24其中在24小时扫描值最高,说明实验A组瘤体在注射造影剂后24小时后信号达到最高。 2.2.1实验组B各扫描时间点之间瘤体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2实验B组增强后各扫描时间点与平扫瘤体信号值比较,结果显示实验B组瘤体在注射造影剂后6小时瘤体信号增加与平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2.3实验B组增强后瘤体各时间点信号平均值为Mean=268.60,347.81,399.64,482.63,421.82,386.64其中在24小时扫描值最高,说明实验B组瘤体在注射造影剂后24小时后信号达到最高。 2.3.1对照组C组各扫描时间点之间瘤体信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2对照C组增强后各扫描时间点与平扫瘤体信号值比较,结果显示:实验C组瘤体注射钆双胺后10分钟、6小时内信号增加与平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12小时以后无明显差异。 2.3.3实验C组增强后瘤体的信号平均值为Mean=828.40,415.21,256.22,256.81,252.62,250.84其中在10分钟扫描值最高,说明实验C组瘤体在注射普通造影剂后即刻便可达到高峰,而随时间推迟,造影剂逐渐排泄,信号逐渐降低。 结论: 1.体外表征的测定:装有不同单克隆抗体与钆双胺浓度比的四只试管所测得信号值有统计学意义(F=89.41),说明抗体与钆离子确实连接。 2.动物实验显示,实验AB两组大鼠注射单克隆造影剂6小时后瘤体强化信号值逐渐提高,在约24小时后肿瘤的强化值达到了最高。在48小时后瘤体仍有轻度不均匀强化,虽然强化信号较以前降低,但比平扫时仍呈稍高信号强化,且增强后各时间点信号强度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C组内,瘤体则表现为造影剂快进快出的方式,在10分钟时瘤体即达到最高强化且有统计学意义,而12小以后内瘤体信号明显下降,基本平扫时无差异。实验说明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造影剂相比普通造影剂在瘤体强化的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从而进一步证明单克隆抗体造影剂可以对肿瘤产生靶向性显影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