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相关因素及其对视网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相关因素及其对视网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近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和低体重出生儿尚未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异常纤维组织增生的视网膜增殖性疾病。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成为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认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生ROP的可能性越大。生后不规范的用氧是其主要的诱导因素。但并非所有的早产儿吸氧后都会发生ROP,其他诱发ROP的高危因素可能还有:新生儿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感染、贫血及反复输血、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碳酸血症、代偿性酸中毒、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等。这些疾病常使机体组织器官缺氧,加之治疗过程中又常常使用氧疗,如果不能规范地用氧,则更易诱发ROP。该病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即阈值病变时必须在72小时内进行治疗,否则病变进一步发展将导致视网膜脱离而致盲。因此,有效筛查ROP阈值病变、规避其发病危险因素、早期评判患儿视功能等都非常重要。 目的:探讨近一年河北省ROP筛查中心患儿ROP发病率、影响ROP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使用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检测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可行性以及ROP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1、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分析。样本为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我中心进行眼底筛查的早产儿。入选条件:孕龄≤37周,出生体重≤2500g。将其分别根据孕龄和出生体重分为以下各组:不同孕龄组(≤28周孕龄组、28+1~30周组、30+1~32周组、32+1~34周组、>34周组)、不同出生体重组(≤1000g组、1001~1500g组、1501~2000g组、2001~2500g组)。比较各个组间ROP发病率有无差别;并且比较性别、生产方式(顺产、剖腹产)以及胎数(单胎、多胎)对ROP发病率的影响。记录在此研究期间出生后于我院新生儿科治疗,并且在生后4~6周检查眼底的患儿其首次入院治疗时的基础疾病(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窒息、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贫血、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肺炎、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血糖、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等)、用氧情况。使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比较这些危险因素与ROP发生的相关性。 2.、视网膜电图检查。对眼底筛查后ROP(+)的患儿在生后4~13周龄时进行闪光ERG检测。在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后睡眠状态下,使用角膜接触电极记录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和视锥细胞反应。对照组为ROP(-)患儿。对比分析两组患儿ERG各反应a波和b波的潜伏期和振幅。 结果: 1、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①ROP发病率:477例患儿中,ROP总发病率30.6%,其中轻度(未达到阈值前病变)ROP 130例(27.3%),ROP阈值前及阈值病变16例(3.4%);孕龄≤28周组28例、28+1~30周组50例、30+1~32周组113例、32+1~34周组145例、34周组141例ROP发病率分别为67.9%、42.0%、33.6%、27.6%、19.9%,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x2=30.127,P=0.000,孕龄对ROP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龄越小,ROP发病率越高。出生体重≤1000g组18例、1001~1500g组105例、1501~2000g组208例、2001~2500g组146例ROP发病率分别为61.1%、47.6%、28.8%、17.1%,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X2=34.994,P=0.000,出生体重对ROP发病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病率越高。477例受检患儿中,男婴328例,ROP(+)102例(31.1%);女婴149例,ROP(+)44 例(29.5%),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X2=0.119,P=0.408。顺产出生患儿261例,ROP(+)89例(34.1%);剖腹产出生患儿215例,ROP(+)56例(26.0%),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X2=3.609,P=0.057;单胎患儿360例,ROP(+)103 例(28.6%);多胎患儿117例,ROP(+)43 N(36.8%),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X2=2.755,P=0.097。性别、生产方式和胎数对ROP发病率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②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基础疾病和用氧情况记录资料完整的173例患儿中,男婴128例,女婴45例。ROP(+)患儿52例(30.06%),孕龄平均为(32.46±2.62)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733.27±434.04)g;ROP(-)患儿121例(69.94%),孕龄平均为(33.95±2.33)周,出生体重平均为(2073.21±471.32)g。经统计学处理,ROP的发生与孕龄和出生体重有关(t=3.719,P=0.000;t=4.452,P=0.000)。173例患儿中有吸氧史141例,其中ROP(+)45例(31.91%);无吸氧史32例,ROP(+)7例(21.90%)。ROP(+)组和ROP(-)组患儿平均吸氧时间分别为:(4.46±3.66)天和(3.15±3.22)天。吸氧时间与ROP的发生相关(t=-2.343,P=0.020)。173例患儿中,无吸氧史32例,ROP(+)7例(21.90%),接受非机械通气吸氧55例,ROP(+)14例(25.50%);机械通气吸氧86例,ROP(+)31例(36.60%),吸氧方式与ROP发生无关(X2=1.732,P=0.188)。将可能诱导ROP发生的各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ROP的发生与孕龄(t=3.719,P=0.000)、出生体重(r=4.452,P=0.000)、吸氧时间(t=5.489,P=0.020)和低体温(X2=4.386,P=0.036)有关,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入选两个变量:出生体重(OR=0.998,P=0.001)、吸氧时间(OR=1.101,P=0.062),即出生体重和吸氧时间是ROP发生的关键因素。 2、视网膜电图结果:ROP(+)组30例患儿,15例(50%)患儿未能记录到明显的ERG波形,其余15例可以记录到波形。作为对照的ROP(-)组的30例患儿均记录到明显的ERG波形。ROP(+)患儿和ROP(-)患儿的ERG结果:视杆细胞反应b波潜伏期ROP(+)组(102.53±5.46)ins较ROP(-)组(95.43±12.89)ms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1,P=0.02 1);b波振幅ROP(+)组(1 2.74±1 6.94)μv较ROP(-)组(28.41±17.41)μv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42,P=0.000)。最大混合反应b波振幅ROP(+)组(58.22±55.1 8)μv较ROP(-)组(98.26±46.48)μv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2,P=0.002);两组最大混合反应a波潜伏期、振幅和b波潜伏期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Z=0.326,P=0.744;Z=1.451,P=0.147;Z=0.711,P=0.477)。视锥细胞反应b波振幅ROP(+)组(26.63±23.53)μv较ROP(-)组(38.41±17.16)μv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7,P=0.01 3);两组视锥细胞反应a波潜伏期、振幅和b波潜伏期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Z=1.569,P=0.117;.Z=0.961,P=0.336;Z=1.329,P=0.184)。 结论:孕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病率越高。平均吸氧时间ROP(+)患儿较ROP(-)患儿显著延长,但未发现不同吸氧方式对ROP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对生后4~13周龄早产儿记录的ERG结果显示,ROP对视网膜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而且主要影响视杆细胞;ERG可以作为检测早产儿视网膜功能的方法之一。有关ERG结果与ROP病变范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