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6h】

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二、血小板药物的联合应用

三、抗血小板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其他抗凝药物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surgery,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能有效地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基石,在维持静脉旁路的通畅和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代表药物阿司匹林在防止血栓形成的各种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阿司匹林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从而阻断了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抑制血栓烷A2(TXA2)的生成,进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表面的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ADP受体,进而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结合,并通过阻断由释放的ADP引起的血小板的相继激活,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的相互聚集。同时氯吡格雷还具有防止血管内膜增厚的作用。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 Ⅱb/Ⅲa,GP Ⅱb/Ⅲa)受体拮抗药能明显阻断血小板表面的GP Ⅱb/Ⅲa受体,抑制凝血因子引起的血小板交联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GP Ⅱb/Ⅲa受体拮抗药作用的靶位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阶段,可显著减少血小板表面的功能性GP Ⅱb/Ⅲa受体的数量和功能,阻断GP Ⅱb/Ⅲa受体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以上三类抗血小板药物拮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不同,其临床应用的剂量、时间、给药途径分别具有不同特点,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缺点和应用的限制。因此,如何更好、更合理的使用三类抗血小板药物以获取最大的临床效益,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证实的问题。 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抗血栓治疗的基石,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同,大量的研究实验也证实了其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抗血栓形成和维持静脉旁路通畅两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血小板膜GP Ⅱb/Ⅲa受体拮抗药作为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更强大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和术后预防血栓形成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如何更有效、更合理的应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药还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实验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