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h】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凭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TCI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探讨依托咪酯TCI复合瑞芬太尼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普通成人心血管反应性的差异及其可能原因,评价依托咪酯TCI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借鉴。
   方法:80例拟择期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依据年龄、术前是否确诊高血压病,分为四组,各20例。A(中年、非高血压)组,年龄35~55岁,ASAⅠ级;B(中年、高血压)组,年龄35~55岁,ASAⅡ级,术前确诊原发性高血压(BP≥140/90mmHg,心功能1~2级);C(老年、非高血压)组,年龄60~80岁,ASAⅠ~2级;D(老年、高血压)组,年龄60~80岁,ASAⅡ~Ⅲ级,术前确诊原发性高血压(BP≥140/90mmHg,心功能1~3级)。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常规补液。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3~0.04mg·kg-1,恒速输注。瑞芬太尼(诱导1ug·kg-1,4min内输完)。维持期0.2ug·kg-1min-1。恒速输注。依托咪酯TCI1ug·ml-1。(血浆靶浓度达0.6 ug·ml-1。后,暂停1 min,后继续输注。以血浆靶浓度0.6 ug·ml-1维持麻醉全程)。病人入睡后,单次静注爱可松0.9mg.kg-1(3倍ED95),待效应部位靶浓度达0.6ug·ml-1、肌松满意,经口明视气管内插管。诱导全程,Bioz.com和GEPM-6000监护仪监测病人呼吸频率、脉搏一血氧饱和度,及心功能参数(血压,心率,体循环血管阻力,心输出量,心肌收缩加速度指数等),UP-800C麻醉(意识)深度多参数监护仪监测手术病人的意识状态,镇静程度和麻醉(意识)深度。记录诱导前(T1),诱导结束即刻(T2),显露声门、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即刻(T4),气管插管后2min(T5)、5min(T6)、8min(T7)、各时点监测参数,备统计分析。
   结果: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TCI诱导期间:A组与B组比较:T1~T7时点,HR、SBP、DBP、MAP、CO、SVR、ACI、LCW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诱导前,B组SBP、PP、SVR均高于A组(均P<0.05)。诱导后A、B两组循环参数接近,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是B组较A组在T4时点PP仍可见增高。A组和C组比较:T1~T7时间点,SBP、DBP、MAP、ACI、PP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C组LCW、CO低于A组(P<0.05)。在T1时点,C组SVR显著高于A组(P<0.05),诱导后与其它组无差别(P>0.05),在T1、T4时点C组PP高于A组,T2、T6时点差别消失。A组LCW于各时点均高于C组(均P<0.01)。B组和D组比较:T1~T7各时点,CO、ACI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组SBP、DBP、MAP、LCW、SVR、PP均高于B组(均P<0.01)。T1时刻,B、D组MAP无差异(均P>0.05); T2、T4、T6时点,B组MAP低于D组(均P<0.05)。T1、T2、T4、T6时点,B、D两组CO、SVR、LCW、ACI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D组PP在T1、T4时点均高于B组,T2、T6时点差别消失。C组和D组比较:T1~T7时点,C组SBP、DBP、MAP、LCW、PP均高于D组(均P<0.05); CO、ACI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T1、T2、T4、T6时点,D组MAP高于C组(均P<0.05)。T1、T2、T4时点,CO、SVR、LCW、ACI两组无差别(均P>0.05)。在T1、T4时点D组PP高于C组。T2、T6时点差别消失。
   结论:⑴中年高血压病人和普通老年病人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能有效抑制病人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⑵中老年高血压病人在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但在能耐受的范围,应注意麻醉安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