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急性胰肝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急性胰肝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部 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急性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急性胰腺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介素-6(IL-6)的含量、血中血小板数目和红细胞压积(HCT)的含量及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对大鼠SAP模型中急性胰腺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80g(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编号904231,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n=18),B组为模型组(n=18),C组为药物治疗组(n=18)。每实验组又分3个亚组,为3h、6h、12h亚组,各6只。本实验重症胰腺炎模型采用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药物治疗组在制备SAP大鼠模型前进行右侧颈静脉穿刺置管,待大鼠SAP模型成功后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西维来司钠(5mg/100g/h);空白对照组开腹,轻翻动胰腺,对照组和模型组经颈静脉持续静注与治疗组等量的生理盐水(0.5ml/100g/h)。在模型制备完成后3h、6h和12h时间点,各组分别处死6只大鼠。切取胰腺,观察胰腺大体标本,留取部分胰腺组织制备组织切片行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组织病理学评分;计算胰腺组织的湿/干重比;用纱布法计算腹腔积液重量;留取血清应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淀粉酶含量、血小板数目及HCT的含量,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NE、IL-6的含量。用比色法测定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
   结果:
   1.胰腺组织:
   1.1.观察:(1)大体观:A组为正常胰腺组织,未见腹水;B组大鼠腹腔内可见大量混浊血性腹水,胃肠扩张明显,大网膜、肠系膜可见皂化斑,胰腺肿胀、灶状或片状出血坏死灶;C组见少量腹水,胰腺肿胀。(2)光镜下:B组见胰腺腺泡细胞肿胀坏死,融合成大片状,间质有出血、水肿并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明显浸润,可见大片坏死灶;C组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坏死灶。
   1.2.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1)胰腺:B组随时间延长损伤程度加重,各时间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在各时间点损伤程度均加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胰腺损伤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在各时间点与B组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胰腺湿/干重比测定结果:(1)胰腺湿/干重比:B组各时间点较A组同时间点值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6h、12h时间点较B组同时间点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时间点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腹腔积液重量比较:A组未见腹腔积液;B组各时间点腹腔积液重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较B组同时间点腹腔积液重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血常规的测定结果:(1)血小板含量:B组血清血小板含量各时间点较A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血小板含量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血小板各时间点的含量较B组,差异不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HCT含量:B组血清中HCT含量在各时间点较A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中HCT含量在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的HCT含量较B组同时间点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血清淀粉酶测定结果:B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值较A组有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3h、6h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值与B组同时间点的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12h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值较B组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炎症介质测定结果:(1)NE含量:B组血清含量在各时间点较A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NE含量在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的NE含量较B组同时间点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6含量:B组血清IL-6含量各时间点较A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IL-6含量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IL-6各时间点的含量较B组同时间点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胰腺组织匀浆MPO测定结果:B组匀浆中MPO含量在各时间点较A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中MPO含量在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的MPO含量较B组同时间点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相关性分析:血清NE含量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相关系数r=0.779,P<0.05;血清IL-6含量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相关系数r=0.745,P<0.05。表明,随着NE、IL-6含量的增加胰腺组织损伤程度越严重。
   结论:
   1.联合检测血清中NE、IL-6水平对于早期判断SAP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2.SAP时,聚集、粘附在胰腺组织中的大量中性粒细胞通过释放弹性蛋白酶造成胰腺损伤: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明显减轻了这种损伤,对胰腺具有保护作用。
   第二部分西维来司钠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急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急性肝损伤的发病机理及西维来司钠对其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方法:建立大鼠重症胰腺炎的模型,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体重250~280g(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编号904231,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为空白对照组(n=18),B组为模型组(n=18),C组为药物治疗组(n=18)。每实验组又分3个时间点,为3h、6h、12h亚组,每时间点6只。本实验模型组采用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胰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备大鼠SAP模型;药物治疗组在制备SAP大鼠模型前进行右侧颈静脉穿刺置管,待大鼠SAP模型成功后10分钟,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入西维来司钠(5mg/100g/h);空白对照组开腹,轻翻动胰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颈静脉持续静注与治疗组等量等速度的生理盐水(0.5ml/100g/h)。在模型制备完成后3h、6h和12h时间点,各6只大鼠。切取肝脏,观察肝脏大体标本,留取部分肝脏组织行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分别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转氛酶(ALT)浓度;肝脏组织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NE、IL-6的含量。
   结果:
   1.组织病理观察:大体观察:B组肝表面弥漫性出血点伴局灶性坏死,肝脏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色泽灰红;C组肝脏体积增大,色泽灰暗;光镜下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B组肝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气球样变性,肝细胞界限不清,肝细胞胞浆呈颗粒状,肝索变窄,汇管区内炎性细胞明显浸润,少量局造性坏死;C组肝病理改变明显改善。
   2.(1)NE含量:(2)IL-6含量:(1)NE含量:B组血清含量在各时间点较A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NE含量在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间点的NE含量较B组同时间点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B组血清IL-6含量各时间点较A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IL-6含量各时间点间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IL-6各时间点的含量较B组同时间点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SAP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血清中AST、ALT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组织血浆中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与SAP组相比,血清中AST、ALT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组织血浆中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1.NE、IL-6、氧自由基在急性胰腺炎血清浓度升高,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西维来司钠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从而减少IL-6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提高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减轻SAP中肝损伤的程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