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拔穴通络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拔穴通络手法”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推拿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成效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拨穴通络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施术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VAS及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方法: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就诊于阜平县中医院推拿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拨穴通络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1次/d,7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2d,随访1个月。由专人对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所得的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VAS及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进行记录统计比较,同时计算两组的有效率。实验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颈型颈椎病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衡性检验(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①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治疗后和随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和随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颈型颈椎病VAS比较:治疗前两组VAS均衡性检验(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①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的V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的V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的VA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及随访颈型颈椎病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衡性检验(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①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的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的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的颈椎关节活动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经X2检验,X2=5.104,P=0.024,按α=0.05的假设检验水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拨穴通络手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
   2.“拨穴通络手法”可有效降低VAS评分。
   3.“拨穴通络手法”能增大患者颈椎关节活动角度。
   4.“拨穴通络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无副作用。同时可以避免常规推拿手法中使用颈部扳法对患者造成恐惧心理及医源性伤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