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梗死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相关性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6h】

脑梗死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与脑微出血相关性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微出血的研究现状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microbleeds,CMBs)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收集自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住院的30例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磁敏感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 SWI),根据是否存在CMBs,分为微出血组和无微出血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血糖、血脂、既往卒中史、吸烟史及脑白质病变严重程度等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比较两组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2个月前后CMBs的变化(包括CMBs发生的例数、部位、数目及卒中病灶的部位)、探讨抗血小板治疗是否可引起颅内微出血。同时比较脑出血患者与脑梗死患者CMBs存在的差别。
   结果:共收集66例患者,其中30例新发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脑微出血的病例16例、发病率53.3%;36例脑出血患者,有脑微出血的病例28例、发病率77.8%。在缺血组微出血多为轻度、出血组多为中、重度。脑微出血发生与高血压、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相关,与年龄、血脂、血糖等不相关。微出血灶≥5个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可导致微出血灶的增多、观察期内未发现出血性转化患者,无微出血灶的以及数目<5个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微出血灶无明显变化。
   结论:
   1.多发微出血的患者(≥5个微出血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可导致微出血灶的增多、无微出血灶的以及<5个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微出血灶无明显变化。提示颅内无微出血灶或微出血灶<5个的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比较安全;≥5个微出血灶的患者需动态监测SWI变化。
   2.单因素分析显示微出血组与无微出血组在收缩压、脑白质疏松程度方面存在差异(P<0.05)。其他因素如年龄、血糖、血脂、吸烟等对脑微出血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其他因素一起在脑微出灶的发生中发挥作用。因此有效的控制危险因素对于控制或减少新的脑微出血的形成有重<英文作者单位>=要临床意义。
   3.脑微出血在出血性卒中病人中发生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病人。
   4.CMBs的严重程度在出血性卒中病人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病人,提示CMBs与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