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放疗疗效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6h】

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放疗疗效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结果

1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的分布

2 常规评价方法与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TM法)的对比

3 常规评价方法与骨显像评价方法(SPECT法)的对比

4 常规评价方法与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TM+SPECT法)的对比

5 骨显像评价方法与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TM+SPECT法)的对比

6 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与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TM+SPECT法)的对比

7 TM+SPECT法、TM法和SPECT法的敏感性对比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全身骨显像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乳腺癌骨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使生存期缩短,放射治疗是姑息性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对于病灶较为集中的患者或单发骨转移病灶效果更佳。目前,常规的临床判断放疗疗效标准主要针对实体瘤及止痛效果的评价,对骨转移灶放疗疗效评估目前学术界尚缺乏统一标准。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ate,MDP)全身骨显像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形态,还可以显示局部骨转移部位的代谢状态。其在骨骼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判断预后及疗效评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本研究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Tomography,SPECT)联合与乳腺癌有密切关系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53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疗效进行评估。以期找到一种统一的、可量化的、可以观察病灶动态变化的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放疗疗效的方法。
  方法:选取邢台市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骨转移且经过放疗的12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放疗前1周及放疗后3个月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及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及CA153,并随访一年。放疗前后根据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病灶的个数变化、病灶范围及浓聚程度进行比较,同时结合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按照四种评价方法(常规止痛效果评价方法参照临床放疗疗效评定标准、骨显像放疗疗效判定标准、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联合骨显像)分别评价患者对放疗的疗效,并对比各种评价方法的临床价值。
  结果:
  1按照肿瘤标志物的评价方法(TM法)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放疗疗效的分析,其结果示有效74例,无效52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放疗后CEA水平及CA153水平有了明显的下降(CEA:23.15±8.43 vs12.45±6.35,P=0.023;CA153:77.35±58.10 vs46.58±30.68 P=0.031),但治疗无效的患者血清CEA水平及CA153水平却有了明显的上升。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使用常规方法评定为放疗有效的96例中,TM法有效58例,无效38例。使用常规方法评定为放疗无效的30例中,TM法有效16例,无效14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2全身骨显像发现的126例患者263处病灶,有112处(42.58%)病灶位于脊柱,居于首位;其次,86处(32.69%)病灶位于肋骨,再次是41处(15.58%)病灶位于骨盆,14处(5.%)病灶位于锁骨,10处(3.80%)病灶位于颅骨。利用全身骨显像评价方法(SPECT法)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疗效的结果示:有效87例,无效39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使用常规方法评定为放疗有效的96例中,SPECT法有效69例,无效27例。使用常规方法评定为放疗无效的30例中,SPECT法有效18例,无效12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33)。
  3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评价126例乳腺癌骨转移放疗后的疗效示:有效112例,无效14例。乳癌骨转移放疗后,使用常规方法评定为放疗有效的90例中,TM+SPECT法有效83例,无效13例。使用常规方法评定为放疗无效的30例中,TM+SPECT法有效29例,无效1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使用骨显像评价方法评定为放疗有效的87例中,TM+SPECT法有效87例,无效0例。使用SPECT法评定为放疗无效的39例中,TM+SPECT法有效25例,无效14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5使用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评定为放疗有效的74例中,TM+SPECT法有效74例,无效0例。使用TM法评定为放疗无效的52例中,TM+SPECT法有效38例,无效14例。两种方法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6常规方法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为76.19%;SPECT法评价疗效的有效率为69.04%; TM法评价疗效的有效率为58.73%; TM+SPECT法评价的有效率为88.88%;因此说明肿瘤标记物联合骨显像评价放射治疗效果的敏感性最高。
  结论:
  1全身骨显像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放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全身骨显像与常规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无明显差异,但肿瘤标志物对乳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效果的评价不及常规方法敏感。
  2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作为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放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与常规评价方法、骨显像方法、肿瘤标志物方法的评价结果都有明显差别且优于上述三种方法。
  3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的敏感性最高,骨显像评价方法敏感性次之,肿瘤标志物评价方法敏感性最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