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6h】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VAP的发病情况

2 VAP的危险因素

3 VAP对患儿影响

4 VAP患儿痰培养及药敏情况

附表

讨论

1 新生儿VAP的流行病学统计

2 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分析

3 新生儿VAP的病原学及菌群耐药情况

4 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实施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为新生儿VAP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入住NICU中,并且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的253例新生儿,其中113例发生VAP,140例未出现VAP,两组患儿均于机械通气48小时后,做痰培养、胸片和血常规检查,对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原发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VAP组患儿包括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3例、窒息89例、感染性肺炎8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呼吸暂停4例,败血症5例,气胸3例,肺出血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非VAP组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5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7例、窒息53例、感染性肺炎35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7例。VAP的诊断标准参照第4版《实用新生儿学》[1]提出的标准:(1)患者机械通气48h发生肺部炎症;(2)体温>37.5℃,呼吸道吸出脓性分泌物,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外周血象白细胞增多(>10×109);(3)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肺部有浸润阴影;(4)支气管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5)对考虑肺部已经存在感染者,应在上机前和上机后48h取气道分泌物行痰培养,如上机前后培养的病原菌不同则考虑VAP的诊断。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校正公式进行X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53例机械通气新生儿中,诊断VAP113例,未发生VAP140例,VAP的发生率为44.66%,VAP组患儿死亡24例,死亡率21.2%。非VAP组患儿死亡4例,死亡率2.9%。
  2新生儿VAP相关危险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低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VAP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选择单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是新生儿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
  3113例VAP新生儿中,97例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85.84%,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67例,占62.62%,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中同时合并真菌7例;革兰氏阳性球菌25例,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3.36%,其中合并真菌4例,共培养真菌15株,占14.02%;其中11例合并细菌感染,4例为单独真菌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实验显示耐药菌株在逐渐增多,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多重耐药现象,仅对其部分抗生素敏感。
  结论:
  新生儿VAP是一种严重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治疗效果的并发症,是机械通气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出生体重、胎龄、气管插管次数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存在有多重耐药现象,为了预防VAP的发生、减少患儿住院费用、降低患儿死亡率、必须采取合理而有效地措施,根据药敏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真菌培养率在增加,合理预防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预防并治疗真菌性肺炎至关重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