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氧利用率动态监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初探
【6h】

氧利用率动态监测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预测初探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病机制、早期预测、治疗方面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氧利用率在不同预后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入选86例确诊为急性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所有入选者分别在入院时、治疗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抽取股动脉、股静脉血,行动、静脉血气分析,检测股动脉血氧饱和度、股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根据公式O2UC=SaO2-SvO2/SaO2计算氧利用率。并设正常人对照组(C组)以同样方法抽取股动脉、股静脉血只行一次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集静脉血化验心肌酶、血糖、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并用心电监护仪测定经皮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年龄、昏迷至清醒的时间、入院及入院24小时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以急性中毒后2月为观察终点,分别纳入发生迟发性脑病组(A组)和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昏迷时间、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经皮氧饱和度、格拉斯哥评分、心肌酶、血糖的差异,并分别对各个时段两组患者氧利用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实验最终纳入迟发性脑病组(A组)21例,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组(B组)64例,研究过程中死亡一人,未入组。正常人组(C组)O2UC:(28.12±3.23)%。
  1、A、B两组间年龄、昏迷时间、24小时GC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经皮氧饱和度、入院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入院时氧利用率A组(54.01±10.32),B组(41.25±6.0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显著高于C组(P<0.01)。两组间O2UC值6h、24小时、48小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2小时两组患者氧利用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3、不同预后两组患者不同时段O2UC变化趋势:入院之后各时段A、B两组其氧利用率均呈下降趋势,B组至24小时基本恢复正常,而后至72小时基本保持在正常水平,A组则回降缓慢,恢复正常时间延长.
  结论:氧利用率反映了组织细胞的缺氧状态及氧利用障碍,氧利用率的初始水平及异常持续时间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关系密切,在早期阶段尽快使氧利用率恢复正常,能改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