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6h】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恶性克隆性浆细胞病,主要特征是正常免疫球蛋白分泌受抑制,而单克隆恶性浆细胞增殖并广泛浸润,常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增多,引起溶骨性损害、贫血、出血、反复感染、高粘滞血症、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淀粉样变性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容易造成临床误诊和漏诊。在西方国家,年龄调整后发病率为2.5/10万~7.2/10万,我国骨髓瘤发病率约为1/10万。免疫球蛋白(Ig)由两条轻链和两条重链组成,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在B淋巴细胞中按照一定比例合成,并进行装配,轻链的合成速度略快于重链,因此人体血中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游离轻链(FLC),正常人血清FLC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肿瘤细胞分泌的轻链异常的增多,当血清游离轻链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范围时,游离轻链就会由尿中排出,即本周氏蛋白(BJP)。MM诊断过去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血清蛋白电泳(SPE)、血总轻链测定、血尿免疫固定电泳(IFE)、尿24小时游离轻链测定、骨髓涂片和活检等,仍不能检出所有MM患者,尤其是对于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LCMM)及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NSMM),检出率仍较低。MM患者疗效评价方面也主要依靠IFE、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骨髓涂片和活检等方法,由于免疫球蛋白半衰期较长,IFE又为定性检测,血清及尿蛋白电泳无法准确定量,因而并不能准确、及时、定量的反应化疗疗效。而FLC在血液中半衰期(2-6小时)明显短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2-21天),可以及时检测化疗疗效,而当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时,血清FLC可能仍异常,提示其在检测残留病灶方面有临床意义。欧洲已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FLC并制定了欧洲人群血清FLC的正常参考范围。国外2006年最新的MM疗效评价系统中已将血清FLC指标作为MM尤其是寡分泌型、不分泌型MM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标准。目前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FLC的高敏感性技术,已经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现在有关血清FLC定量检测及临床研究尚欠缺。据此,本实验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FLC数据,探讨血清FLC在MM患者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3例初诊MM患者及9例轻链型MM患者血清FLC水平并计算κ/λ比值,分析MM患者血清FLC异常检出率,探讨血清FLC检测在MM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对其中35例按疗程接受治疗的MM患者监测其第4疗程后的血清FLC水平,评价血清FLC水平在MM患者疗效早期判断,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结果:43例MM患者应用血清FLC法检测中有41例检测出异常游离轻链,检出率为95%,应用血清总轻链法检测中有33例检测出异常轻链,检出率为77%,两组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尿轻链测定法检测中有34例检测出异常轻链,检出率为79%;其与血清FLC法组检出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9例轻链型MM患者中,应用血清FLC法检测中有8例检测出异常游离轻链,检出率为89%,应用血清总轻链法检测中有6例检测出异常轻链,检出率为67%,两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应用尿轻链测定法检测中有7例检测出异常轻链,检出率为78%;其与血清FLC法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例MM患者经4疗程治疗后,初诊时血清FLC值的高低与疾病治疗后效果是有关联,相关系数r=0.60628,P<0.01说明初诊时游离轻链值越高,疾病治疗后效果越差。
  结论:血清FLC检测法较血清总轻链检测法及尿轻链检测法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高,其于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相结合,可以明确MM诊断。且血清FLC检测方便,操作性强,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测定血清FLC对检测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初诊时血清FLC值的高低与疾病治疗后效果是有关联,初诊时游离轻链值越高,疾病治疗后效果越差。说明血清FLC检测对于MM患者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