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腹腔内脏脂肪及代谢指标的关系
【6h】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腹腔内脏脂肪及代谢指标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腔内脏脂肪及维生素D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水平与腹腔内脏脂肪相关性,明确VitD与肥胖类型的关系,并且进一步探讨VitD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年龄26-81岁,其中男性124名,女性89名。以入选患者VitD中位数为界值分为两组,<40.7nmo/l为低浓度组108例,≥40.7nmo/l为高浓度组105例。排除标准:(1)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2)自身免疫疾病、骨代谢疾病、皮肤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的相关药物者。所有受试者采集信息如下:姓名、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吸烟量、吸烟年限、饮酒史、饮酒量、饮酒年限、高血压病史、日照时间、入院季节、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百分比、体脂肪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前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个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两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VitD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存在较高的VFA、体脂百分比、体脂肪量、BMI、DBP、TG及较低的日照时间、HDL-C(P<0.05),两组间饮酒年限、饮酒量、吸烟年限、吸烟量、糖尿病病程、年龄、腰围、WHR、SBP、血Ca、血P、LDL-C、PTH、HbA1C、 TC、HCY、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VitD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相比超重和肥胖、高TG、低HDL-C、高VFA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两组间季节构成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73.404,P=0.000)。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年龄、性别、腰围、UA、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校正入院月份及日照时间影响后,血清VitD水平与BMI、体脂肪量、DBP、SBP、TC存在直线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7(P=0.002),-0.153(P=0.026),-0.228(P=0.001),-0.141(P=0.041),-0.146(P=0.034)。
  4、以VitD为因变量,TC(X1)、DBP(X2)、SBP(X3)、BMI(X4)、腰围(X5)、VFA(X6)、体脂百分比(X7)、体脂肪量(X8)、入院月份(X9)为自变量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BP(X2)、BMI(X4)、入院月份(X9)被引入方程,Y=97.427+1.869X9-1.039X4-0.434X2,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3(X9)、-0.195(X4)、-0.177(X2),P值分别为0.000,0.002,0.006。
  结论:
  1、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清VitD水平与BMI、体脂肪量存在直线负相关关系,与腹腔内脏脂肪无关。
  2、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清VitD水平与TC、DBP、SBP存在直线负相关关系。
  3、入院月份、BMI及DBP水平是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清VitD水平的主要因素。
  4、VitD降低时超重和肥胖、高VFA、高TG及低HDL-C的发生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