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姜黄素化合物对急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6h】

姜黄素化合物对急性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脂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标本的采集

4 标本的检测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证实急性高脂模型成立

2 各组大鼠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

3 各组大鼠肝脏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含量比较

4 各组大鼠肝功水平比较

5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光镜结果比较

6 姜黄素化合物对脂代谢通路中脂酸β氧化关键酶CPT-1A的影响

7 姜黄素化合物对调控脂酸β氧化途径的上游转录因子PPAR-α的影响

附图

附表

讨论

1 制备急性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2 肝脏脂代谢

3 姜黄素的降脂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PAR-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显著改变,高脂血症(Hyperglipemia,HLP)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已高达18.6%,其中高甘油三脂血症患病率11.9%,明显高于胆固醇血症患病率2.9%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等类型[1]。众所周知,肝脏是人体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涉及脂肪的合成、分解、转运等过程。而肝脏的脂代谢失衡,将会逐渐引起脂肪在肝脏的大量聚集并沉积,最终导致出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NAFLD与糖尿病和肥胖关系密切,近二十年间,NAFLD的患病率增加了一倍,成为西方国家头号肝病[2]。NAFLD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甚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脏脂质代谢过程非常复杂,而脂肪酸的β氧化是脂肪分解的重要形式。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am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CTP-1A)是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的重要限速酶,CTP-1A的水平变化与高脂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iveactivated receptor-α, PPAR-α)是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上游转录因子,CTP-1A是其下游的关键靶基因,CTP-1A的表达变化受PPAR-α的调控[3]。PPAR-α/CTP-1A通路是肝脏脂代谢的重要通路。姜黄素是我们从植物姜黄的根茎中提取出的一种天然多酚类物质,具有降血脂、改善脂代谢、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肿瘤等多种作用。降脂通络软胶囊(神威药业)是以姜黄素化合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软胶囊,是临床应用的一种降脂中成药,但其降低血脂的具体机制是否与肝脏PPAR-α/CTP-1A通路有关,目前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蛋黄乳剂法建立大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急性高脂状态下SD大鼠肝脏脂肪沉积情况、脂代谢相关酶类的变化,明确姜黄素化合物是否可以通过PPAR-α/CPT-1A信号途径促进脂肪氧化从而改善肝脏脂代谢,探讨其降脂机制和可能的肝脏保护作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1.实验对象及分组: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月龄5-6周,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姜黄素化合物低剂量组(姜黄素化合物溶液125mg/kg.d)、姜黄素化合物中剂量组(姜黄素化合物溶液250mg/kg.d)、姜黄素化合物高剂量组(姜黄素化合物溶液500mg/kg.d)、非诺贝特组(非诺贝特30mg/kg.d)6组。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给予西王玉米油(2.5ml/kg.d)灌胃,实验组分别给予相应上述药物灌胃,均于每日同一时间进行灌胃1次,共干预10天。
  2.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制备:第10天灌胃1小时后,分别给予高脂模型组、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75%新鲜蛋黄乳液25ml/kg制备急性高脂模型;给予正常对照组大鼠生理盐水25ml/kg腹腔注射。
  3.标本制备及检测指标:腹腔注射24小时后断尾取血(取血前10小时禁食水),全自动化学分析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试剂盒检测SD大鼠血清及其肝脏游离脂肪酸(FFA)、肝脏TG的含量。取血后给予4%水合氯醛(10ml/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无菌环境下开腹取出肝脏,部分肝组织用于冰冻切片,进行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肝脏结构变化及脂肪变程度;剩余部分肝组织立即液氮速冻,-80℃冰箱保存用于测定PPAR-α、CPT-1A mRNA及蛋白含量。
  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使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则应用LSD、SNK-q检验分析。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证实急性高脂模型成立:腹腔注射蛋黄乳液6小时后血TG(9.66±10.98mmol/L),TC(8.72±2.17mmol/L), LDL-C(0.78±0.57mmol/L)水平开始升高。至24小时 TG(20.97±15.85mmol/L), TC(10.34±4.24mmol/L), LDL-C(0.58±0.25mmol/L)达高峰, HDL-C(2.49±0.88mmol/L)较前降低,与0h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SD大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
  2.各组大鼠血脂、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大鼠血脂及血清FFA的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急性高脂模型组比较,姜黄素化合物各剂量组及非诺贝特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G、TC、LDL-C以及FFA水平(P<0.05),且升高血HDL-C水平(P<0.05),各组中尤以姜黄素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非诺贝特组及姜黄素中剂量组降低血脂及FFA作用次之,但非诺贝特组和姜黄素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3.各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含量比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TG、FF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姜黄素化合物各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大鼠肝脏TG、FFA含量(P<0.05),且上述作用具有显著的药物剂量依赖性;非诺贝特组也可明显降低大鼠肝脏TG、FFA的含量(P<0.05),但与姜黄素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4各组大鼠肝功水平比较:各组大鼠血ALT、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光镜结果比较:
  5.1. HE染色: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细胞的结构清晰完整,排列整齐一致,胞浆呈均匀红染;急性高脂模型组肝细胞肿胀显著、透明变性,结构紊乱,局部细胞溶解,其内可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小空泡;姜黄素化合物低、中、高剂量组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肝细胞肿胀程度较模型组逐渐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胞内空泡数量逐渐减少,其中高剂量组改变最为显著,仅可见肝细胞轻度水肿,细胞排列整齐;非诺贝特组肝细胞轻度水样变,结构稍紊乱;
  5.2.油红O染色:正常对照组肝细胞结构完整,胞浆淡蓝色,未见红色脂滴;急性高脂模型组肝细胞内可见少量微小的红色类圆形脂滴,未见明显的脂质聚集、沉积;各药物干预组肝细胞内的红色脂滴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且此作用呈药物剂量依赖性,其中姜黄素化合物高剂量组改变最显著,细胞内未见脂滴存在;
  6.姜黄素化合物对脂代谢通路中脂酸β氧化关键酶CPT-1A的影响:
  6.1.各组大鼠肝脏CPT-1A 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中CPT-1A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化合物低、中、高剂量组CPT-1A mRNA表达水平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非诺贝特组CPT-1A mRNA表达水平较急性高脂模型组亦升高(P<0.01),但与姜黄素中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6.2.各组大鼠肝脏CPT-1A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中CPT-1A蛋白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化合物低、中、高剂量组CPT-1A蛋白表达量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非诺贝特组CPT-1A蛋白表达量较急性高脂模型组亦升高(P<0.01),但与姜黄素中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7.姜黄素化合物对PPAR-α的影响:急性高脂模型组大鼠肝脏中PPAR-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姜黄素化合物低、中、高剂量组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急性高脂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非诺贝特组PPAR-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急性高脂模型组亦升高(P<0.01),但与姜黄素中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1.一次性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成功制备大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表现为注射24h后血TG、TC、LDL-C水平达高峰,血FFA升高,并且肝脏结构开始紊乱,可见轻度脂质沉积,但转氨酶水平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
  2.姜黄素化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急性高脂大鼠的血脂异常,并且降低血清FFA及肝脏FFA、TG的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脂肪沉积,且姜黄素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
  3.急性高脂可抑制大鼠肝脏调控脂肪酸β氧化途径 PPAR-α/CPT-1A表达;姜黄素化合物低、中、高剂量组和非诺贝特组可不同程度地激活PPAR-α/CPT-1A表达,促进脂肪酸β氧化;且姜黄素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