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及丛上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6h】

大鼠侧脑室脉络丛及丛上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HE染色后的脉络丛切片经光镜观察结果

2 脉络丛的组织块的扫描电镜下观察

3 脉络丛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

附图

讨论

1 实验动物的选择

2 脑脊液循环及其主要功能

3 脉络丛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室脉络丛和丛上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功能意义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脑脊液循环素有第三循环之称。目前,在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积水、颅内高压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治疗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脑室系统的脉络丛,特别是侧脑室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场所,约占其总量的80%~85%;脉络丛也是血-脑脊液屏障的主要部位,脉络丛结构和功能发生病理改变,会直接影响脑脊液的产生,进而造成CSF循环障碍,可能与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目的:
  观察脉络丛和丛上细胞的细微和超微结构特点;探讨其在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脑脊液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的清除方面的功能;为其相关的结构基础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1.实验动物与取材
  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5只,10个月龄,体重250~300g,由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经主动脉插管灌注固定取材,用于光镜和电镜样品的制备。
  2.光镜样品制备与观察
  将醛类固定液固定的完整大鼠脑,经从低至高浓度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再行常规HE染色和光镜观察;以显示侧脑室脉络丛的细微结构特点。
  3.扫描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
  醛类固定液固定的脉络丛组织标本,进行常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以显示脉络丛表面的结构特点。
  4.透射电镜样品制备与观察
  醛类固定液固定的脉络丛组织标本,行常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超薄组织切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揭示脉络丛和丛上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结果:
  1.HE染色组织切片光镜观察显示:大鼠脉络丛主要由三种结构成分所构成:中心为毛细血管网,周围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最外层被覆以脉络丛上皮。毛细血管的管径大小不一,管腔不规则,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环绕而成。在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中,还可见间质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呈立方形或矮柱状。上皮细胞的核圆而且较大,染色均匀。
  2.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大鼠侧脑室脉络丛的表面,表现以前后平行排列的嵴样或皱襞形态。所有脉络丛上的皮细胞之间排列很紧密,其脑室面(游离面)形状不规则,呈多角形、椭圆形或圆形。局部高倍放大下观察,在脉络丛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可见大量密布的微绒毛,也可见到少量的纤毛。丛上细胞匍匐在微绒毛的表面,散在分布,形似蜘蛛状,从胞体上发出的伪足样突起。
  3.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大鼠侧脑室脉络丛相邻上皮细胞之间,存在明显的缝隙连接,近游离缘有紧密连接封闭。丛上细胞和其伸出的伪足状突起,匍匐于微绒毛的表面。在丛上细胞内,常可见到大量的初级溶酶体、吞噬体或次级溶酶体。脉络丛的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存在大量约50nm的隔膜窗孔,为有孔型。
  结论:
  大鼠脉络丛主要由三种结构成分所组成:中心为有孔型毛细血管,周围为疏松的结缔组织,最外层衬有脉络丛上皮。脉络丛上皮细胞脑室面有很多的微绒毛,具有活跃的分泌和转运功能;脉络丛的三种结构成分,是脑脊液产生的主要结构基础。相邻上皮细胞顶部之间用来堵塞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是构成血-脑脊液屏障的主要结构。丛上细胞为寄居在脑室内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负责清理进入脑脊液中的有害物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