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辣椒素受体TRPV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6h】

辣椒素受体TRPV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女性癌症总数的7%,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20%-30%。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且发生机制不清,尚未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癌靶点。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Ⅰ型子宫内膜癌占70%-80%,在长期雌激素刺激下发生,恶性程度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紊乱和代谢失调是Ⅰ型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又称为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Ⅱ型子宫内膜癌发病与雌激素过多、肥胖或糖尿病无关,恶性程度高。
  瞬时受体电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TRP)通道是近年来发现的一大类存在于细胞膜或胞内细胞器膜上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蛋白。其家族中TRPV1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因其可被辣椒素激活而被称为辣椒素受体。辣椒素受体TRPV1在诸多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一些炎症、肿瘤等病理变化相关。现有研究表明,TRPV1可改善和防治包括上述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在内的代谢异常,并与一些癌组织生长和进展的调节相关。动物实验证实,哺乳动物子宫内膜腺上皮表达TRPV1且呈雌激素依赖性上调。虽然目前研究显示辣椒素受体TRPV1参与了多种肿瘤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但TRPV1在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尚未见研究报道。
  目的:
  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TRPV1的表达情况,探讨分析TRPV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方法:
  1.收集筛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11-2日至2015-8-31日间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73例,其中Ⅰ型子宫内膜癌34例(平均年龄为53.38±8.68),均为中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分期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手术-病理分期标准:Ⅰ期29例,Ⅲ期5例。Ⅱ型子宫内膜癌39例(平均年龄58.41±8.76),包括透明细胞癌24例、浆液性癌12例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3例。对照组选取因宫颈鳞状上皮高级别病变或鳞状细胞癌行全子宫切除标本的正常增殖期宫内膜10例(平均年龄36.90±4.91);不伴细胞非典的子宫内膜增生10例(平均年龄37.60±8.96),伴细胞非典的子宫内膜增生10例(平均年龄40.8±8.39)。
  2.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TRPV1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雌激素依赖性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阳性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细胞胞浆出现浅黄色至棕黄色颗粒。具体按以下标准判定:首先按照着色的程度计分:无着色者计作0分;浅黄色或略高于背景色者计作1分;棕黄色或明显高于背景色者计作2分;强染或着棕褐色者计作3分。后按染色阳性细胞者所占百分率计分:<5%者计作0分;6%~25%计作1分;26%~50%计作2分;51%~75%者计作3分;>75%者计作4分。最后将两项计分相加,按照总分数分为4个等级,即:0~1分者评为阴性(-);>2分者均为阳性,其中2分者评为阳性(+);3~4分者评为中等阳性(++);而5分以上者评为强阳性(+++)。
  3.培养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受赠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实验室),前者为雌激素受体ER高表达癌细胞系,后者为雌激素受体ER低表达癌细胞系。对数生长期提取细胞蛋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PV1表达情况。
  4.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n%(N/N)表示,两组之间的关系用卡方检验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一般资料
  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9例,包括Ⅰa期23例,Ⅰb期6例。Ⅲ期5例,包括Ⅲa期2例,Ⅲb期1例,Ⅲc期2例。不论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小于1/2的患者25例,肌层浸润深度大于等于1/2的9例。组织学分级Ⅰ级16例,Ⅱ级18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39例。
  2.常规HE形态学观察
  34例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均为中高分化子宫内膜癌,表现为腺性或绒毛腺性结构,呈拥挤、复杂的分支结构。部分病例伴有鳞状分化和感染。核的非典型性不大。12例浆液性癌表现为复杂的乳头和/或腺性结构,伴有显著的核非典型性和多形性。24例透明细胞癌形态可见管囊状、乳头状或实性结构。由多角形或鞋钉样细胞构成,可见灶性高级别核非典型性。3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核的非典型不大,但大部分癌组织失去腺样结构,呈实性片状。
  3.免疫组化结果
  TRPV1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胞浆和胞膜。在正常增殖期宫内膜,TRPV1在腺上皮可见强表达。不伴细胞非典的子宫内膜增生10例标本和伴细胞非典的子宫内膜增生10例标本,其腺上皮TRPV1表达阳性率为100%。在7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RPV1总体表达阳性率为43.8%(32/7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为73.5%(25/34),其中阴性表达9例,弱阳性表达12例,中阳性9例,强阳性4例,进一步分析表明其阳性表达和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关系。而在Ⅱ型子宫内膜癌TRPV1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5.4%(6/39),6例弱阳性表达,余33例均为阴性表达。
  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ISHIKAWA癌细胞系表达TRPV1蛋白,而HEC-1A癌细胞系未检测到TRPV1蛋白表达。
  结论:
  1.TRPV1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均有表达,且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
  2.TRPV1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Ⅱ型子宫内膜癌。
  3.ER阳性的ISHIKAWA癌细胞系表达TRPV1蛋白,而ER低表达的HEC-1A癌细胞系未检测到TRPV1蛋白表达。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