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联合前倾角对髋关节翻修术旋转中心的指导意义
【6h】

联合前倾角对髋关节翻修术旋转中心的指导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2 手术方法

3 术后处理

4 影像学评价

4.1 评定标准

4.2 测定方法

5 统计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髋臼假体的精确定位方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随着进入社会老龄化,我国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逐年增多,髋关节翻修术数量也呈逐年增多趋势。有效重建恢复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是髋关节翻修术的最终目的。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因可利用髋臼横韧带、髋臼缘等解剖标志辅助定位髋臼杯的外展角和前倾角,故可较容易获得满意的假体位置及角度。而对于髋关节翻修病例,往往存在解剖标志的破坏,髋臼及股骨近端结构异常,这使得髋关节翻修术的困难明显增加。因诸多因素存在,难以获得理想的假体“安全区”,难以获得正常的旋转中心。联合前倾角被用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该技术,髋关节假体可被安装在较为理想的位置和方向。而未见其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的报道。本文回顾性研究联合前倾角在髋关节翻修术中旋转中心的意义,以及预防术后脱位、撞击及松动等的作用。
  方法:本文回顾性研究自2010,02-2016,02我院行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成功实施髋关节翻修手术15例15髋,年龄38-72岁,平均61.40±8.45岁,其中男性15例10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60.54±8.78岁;女性2例2髋,年龄分别是66岁和68岁,平均年龄67岁。所有病例均采用联合前倾角技术,根据股骨前倾角调整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术后行CT检查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度、前倾角及联合前倾角。根据骨盆X线平片测量垂直偏距、水平偏距及其与对侧差值。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3年。术后CT片检查测得的髋臼外展角度为:27.27±7.81°(20-35°),髋臼前倾角为:16.93±3.63°(13-21°),联合前倾角为:42.87±7.08°(35-50°)。手术组垂直偏距为:3.89±0.42cm,水平偏距为:4.10±0.28cm。对侧或健侧垂直偏距为:4.10±0.44cm,水平偏距为:3.90±0.36cm。术前Harris评分为:41.07±4.65分(37-45分),术后Harris评分为:88.33±2.99分(85-91分)。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其中2例联合前倾角超出安全区,但患者无髋关节明显疼痛,自我感觉手术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脱位、假体松动及感染。
  结论:联合前倾角测量技术对髋关节翻修手术有着指导意义。良好的髋臼假体及股骨假体植入角度决定良好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对髋臼稳定性、降低磨损、防止脱位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该研究纳入的病例数量有限,统计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增加病例数,以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指导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