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影响
【6h】

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一、全球化及安全观诸要素述评

(一)关于全球化的认识

(二)安全观诸要素分析

(三)冷战结束前中国国家安全观

二、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挑战

(一)军事安全挑战

(二)政治安全挑战

(三)经济安全挑战

(四)文化安全挑战

(五)环境安全挑战

(六)信息安全挑战

(七)恐怖主义挑战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新安全观

(一)新安全观形成及发展过程

(二)新安全观内涵

(三)新安全观特征

(四)中国在新安全观指导下的具体实践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国家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并表现出诸多新特征。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局势,在继承毛泽东和邓小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汲取了西方学术界一些新安全观念的积极因素,顺应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进一步审视和思考了国家安全问题,适时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倡导通过建立互信机制以争取共同安全,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争端,新安全观的提出是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 论文正文共分三章,加上引言和结语共五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提到了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从全球化角度对我国所倡导的新安全观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谈到了全球化的概念和时间界定、安全及安全观理论,并回顾了建国后至冷战前中国两代领导人的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发展历程。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安全观是指一个国家在制订和推行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安全过程中体现的对安全问题的认识、观点以及形成的理论体系。建国后,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同志的国家安全观,以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为重心,突出强调军事安全与政治安全。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国家安全观从国家的长远根本利益出发,突出强调政治与经济的综合安全。 本文第二部分从全球化的影响入手,分析全球化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及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国际社会中威胁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开始逐渐显现出新的特征,安全议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中国国家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非传统安全的影响。军事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军事方面持续施压;政治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全球化的浪潮对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国内政治生活不断进行干涉;经济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风险问题严重;文化方面,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健康发展变化,侵蚀着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在利益上的相互依存度加深,也使得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多样;“东突”、“藏独”和“法轮功分子”与其他分裂分子制造事端,影响我国团结稳定;此外,我国的网络安全系统在预测反映、防范和恢复能力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本文第三部分主要讲了新安全观形成及发展的过程。针对当前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安全等环境的新变化,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安全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四个词作为对“新安全观”内涵的集中概括,其中“互信”是构成新安全观的基础,“互利”是新安全观所要达到的目的,“平等”是新安全观的有力保障,“协作”是实践新安全观的途径。它在实质上已完全超越了单方面安全的范畴,以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安全。新安全观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符合人类社会进步的要求。新安全观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并且,我国政府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国主导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总之,加强睦邻友好,创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周边环境,是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要求。 新安全观正愈来愈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成为全球安全价值体系的新标准,也必将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积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