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李善《文选注》训诂研究
【6h】

李善《文选注》训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李善《文选注》训诂内容(上)

第一节训释典故

第二节训释字音

第三节训释文字关系

第四节训释词义

第五节训释章句

第二章李善《文选注》训诂内容(下)

第六节训释名物典章制度

第七节训释修辞

第八节训释文体

第九节作解题

第十节作校勘

第十一节其他训诂内容

第三章李善自注训诂术语

第一节注音术语

第二节说明文字关系的术语

第三节训释词义的术语

第四节训释句义的术语

第五节修辞术语

第六节存异说的术语

第七节校勘术语

第八节存疑的术语

第九节说明行文体例的术语

第十节兼用的术语

第四章李善《文选注》的训诂特点

第一节李善的训诂思想

第二节李善注释点的选择

第三节李善《文选注》成书原因及其征引式训诂体式的来源

第五章李善《文选注》的训诂成就与不足

第一节李善的训诂成就

第二节李善训诂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李善《文选注》是现存最早的《文选》完整注本,也是征引式训诂体式的开山之作。征引式训诂主要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来达到解词说义的目的。李善以这种征引的方法,从典故、字词、章旬、名物、修辞、解题、校勘等诸多方面对选文进行了阐释,学术成就极高,是研究《文选》的必读之书,也是训诂学史上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著作。然而学术界向来重视传统“选学”的研究,对于《文选注》训诂方面系统而深入的宏观研究非常少。 本文以李善《文选注》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训诂内容、训诂术语、训诂特征及其成就和不足,以期对《文选注》作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描述,并对征引这种训诂体式进行探讨,希望为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运用统计、归纳、对比、描写等方法,从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着手,一方面以统计的方法总结出李善训释的主要内容,在平面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解释说明,力求对其进行客观、翔实、科学的反映;另一方面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与五臣注进行对比,与李善注所征引的旧注进行对比,从中分析李善注的特点,并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分析征引式训诂体式出现的背景原因,最后总结出李善在训诂学史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存在的不足。 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和第二章对李善注的训诂内容进行了描写,将李善在注释《文选》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训释内容分为释典故、释字音、释文字关系、释词义、释章旬、释名物典章制度、释修辞、释文体、作解题、作校勘、叙述训释体例、划分章节、存旧式、补阙漏、说明选文引文出处、分析异说等共计十六个方面,并举例作出分析说明。 第三章分析了李善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将六十五个术语分为二十三类,又将二十三类归并为注音、说明文字关系、训释词义、训释旬义、修辞、存异说、校勘、存疑、说明行文体例、兼用等十种功能不同的大类,并举例说明在使用该训诘术语时的训式。 第四章从李善的训诂思想、注释点的选择和征引式训诂体式的渊源三个方面分析了《文选注》的训诂特点。李善的训诂思想直接体现在他所作的凡例之中,具体表现为“述而不作”的训释原则、严明的行文体例、客观谨慎的训释态度、择善而从的注释精神等。李善所选择的注释点也与一般为疑难词、句、段作注不同,他更倾向于选择需要通过追溯源流而深入开掘作品意旨之处。征引式训诂体式之所以形成,首先是由《文选》的选文特点决定的,其次,前代训诂学的发展和唐代大量的存世文献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而李善自身的学术背景、渊博的学识和勤奋的治学精神则是《文选注》成书的主观因素。 第五章总结了李善注的巨大成就和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李善注的贡献首先在于解读了《文选》,并且千百年来其学术成就仍居巅峰;其次是对训诂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再次,李普注对文献学的辑佚和校勘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李善注的不足之处,除了征引这种训诂体式本身所带有的局限性以及李善有时征引过于烦琐外,还有那个时代的训诂学家的通病,即望文生义、不识连绵词、错误理解古今音变现象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