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石家庄市区普通中学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6h】

石家庄市区普通中学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1选题依据

1.1中学教师开展健身活动的意义

1.1.1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广泛实施,增强教师的健身意识

1.1.2树立中学教师正确的健身取向

1.1.3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1.1.4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观念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3研究的目的意义

1.3.1研究的目的

1.3.2研究的意义

1.4研究现状

1.4.1国外研究现状

1.4.2国内研究现状

2研究对象、方法及流程图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调查法

2.2.3数理统计法

2.2.4逻辑分析法

2.3研究流程图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石家庄市区中学教师健康基本情况

3.1.1调查对象的身体健康情况

3.1.2调查对象心理健康情况

3.2石家庄市区中学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现状调查

3.2.1参与体育健身的人口数量

3.2.2参与体育健身的目的

3.2.3参与体育健身的组织形式

3.2.4参与体育健身的项目特征

3.2.5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频率、强度

3.2.6体育健身的场地、器材情况

3.2.7体育服务情况

3.3影响石家庄市区中学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因素分析

3.3.1政策影响

3.3.2学校影响

3.3.3个人因素影响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2建议

2.1政府应加大全民健身资金投入,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系统

2.2学校应加强关怀力度,指导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3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师健身兴趣

2.4为教师开办健身保健知识讲座

2.5重视疾病预防,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2.6学校定期为教师进行身体素质和技能测试

2.7教师应强化自我体育消费理念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含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各类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断创新和提高,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任务,使教师弱化自我健康意识,轻视健身活动,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而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多关注教师在教育实施和社会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疏于关怀他们的身心素质在教育环节上的特殊意义。所以加强对教师健康状况的关注,不仅是教师自身需求所在,更为教育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本论文以石家庄市区50所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健康状况、体育健身活动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系统分析影响中学教师健身活动因素,找出阻碍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教师科学、有效参与健身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所得结果如下: 一、健康情况:中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有44.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24.0%的教师处于疾病状态。在患病种类中,教师以运动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中运动系统疾病多发于腰肌劳损和颈椎病,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咽炎。在每天的工作中,常伴有工作压力很大,精神状态不佳现象。 二、健身现状:石家庄市多数中学教师能参与健身活动,且有明确的健身目的。在健身形式上,教师选择较为单一,多集中于和朋友同事一起锻炼、个人锻炼和参加单位组织的锻炼这三类。在健身项目选择上,教师以走、跑步,体操、健身操和球类等常规项目为主;在健身频率、时间和强度选择上,教师每周活动基本在三次以内,且活动时间较短,强度不大,无法达到健身效果;在体育资源上,教师可利用的健身场地、器材有限,且主要来源于单位和公共场所。在体育需求中:教师希望体育场所能免费或优惠开放,学校能为其建立个人健康、健身档案,并能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为其定制健身计划,提供科学健身方法。 三、影响因素:政策方面,中学教师对体育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只有极少数人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非常了解。学校方面,虽能较好地为教师提供现有场地和器材,但体育经费少,健身形式过于简单,群体活动次数不多且缺乏趣味性;多数学校能为教师提供健康体检,但没有一所学校为教师进行身体素质测试。个人方面,工作忙,科研任务重,家务时间长,余暇时间少,体育消费意识不高是导致教师自身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 根据上述情况,现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加大全民健身的资金投入,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系统。2、学校应加强关怀力度,指导教师树立终身体育意识。3、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教师健身兴趣。4、为教师开办健身保健知识讲座。5、学校定期为教师进行身体素质和技能测试。6、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保健知识与体育技能知识。7、强化自我体育消费理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