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试探黄老帛书对老子“道”“德”的改造及其政治思想
【6h】

试探黄老帛书对老子“道”“德”的改造及其政治思想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引言

一、帛书之“道”与《老子》之“道”

(一)《老子》之“道”

(二)帛书之“道”

(三)从“道”到“天道”:帛书对《老子》的理论创新

二、帛书之“德”与《老子》之“德”

(一)《老子》之“德”

(二)帛书之“德”

(三)从“道”“德"到“刑”“德”:帛书对《老子》的政治超越

三、帛书与《老子》之“道”“德”对其各自政治思想体系的影响

(一)《老子》“道”“德”与其政治思想之关系

(二)帛书“道”“德”与其政治思想之关系

1.因“道”而治

2.以“德”相养

(三)“法天道”与“重文德”

四、帛书政治思想对西汉初期政治实践的影响

(一)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思潮

(二)以帛书为指导的汉初“无为之治”

五、帛书政治思想的现实启示

(一)积极“无为”的政府管理模式

(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产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初的黄帝之学(简称黄学)和再早一些的老子之学(简称老学),曾是百家学术之林中无比珍贵的两株奇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重要流派,也是唯一可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术思想。兼具了“黄”“老”双重特征的“黄老思想”虽然在西汉初年占据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崇高地位,并缔造了汉初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但因其代表作的失传,致使后世学者很难拂去“黄老思想”的神秘面纱,窥其全貌,从而导致“黄老之学”被淹没2000余年而不被重视。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以下简称帛书)的出土,终于改变了这一学术窘境,使我们得以一见“黄老思想”的原貌,填补了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学术空白,使我们对于黄老之学的产生、内容和思想体系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黄老思想产生于战国繁盛于汉初的源流演变过程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这极大地激发了哲学、史学领域广大专家学者的研究热情,带动了政治思想和传统文化研究的推陈出新。黄老思想在战国中后期续长增高,并在汉初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帛书所代表的黄老思想“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集百家之长,对老子创立的“道”“德”思想进行了继承发展和扬弃,将正统道学从消极无为变为积极有为,为汉初道家学说成功上位为主流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础。
   关于《老子》,自成书至今几千年来从未退出人们的研究视野。它虽只有五千言,却包涵了自然世界、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的大科学、大智慧,可谓玄妙精微、广博深奥,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它仍然满怀崇拜和敬畏。它所反映的许多内容,仍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和发掘。老子哲学思想的起点就是“道”与“德”,“道”与“德”代表了《老子》对于天地万物的基本认识和把握,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帛书作为黄老思想的代表作,它与《老子》对“道”“德”理解的不同,是造成两者政治思想和治国主张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也是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重点。
   黄老学派与老庄学派并立,形成了老子道家发展的两个分支。与老庄学派更重修身养性的人生哲学不同,黄老思想最为突出的是它积极入世的政治思想和治国主张。对于《老子》的“道”“德”之说,帛书也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和扬弃,从而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哲学和政治思想体系。对帛书和《老子》中“道”与“德”的比较研究,是打开帛书政治思想宝库的一把钥匙,是理解黄老思想与老子思想传承变异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并为今所用的有效手段。
   本文在分析研读传世古文献和当代研究著述的基础上,力求对帛书和《老子》反映的“道”“德”思想作出明确的分辨,从而比较探析帛书对《老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改造,以期对帛书政治思想全貌和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并从帛书政治思想的应用实践中找到其对于当今社会政治的现实启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