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所罗门之歌》文化对话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6h】

《所罗门之歌》文化对话中的黑人文化传统

代理获取

摘要

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1931-)是非裔美籍黑人女作家,在1993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1970年,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出版后,获得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好评,奠定了她“当代美国黑人社会文学观察家”的地位。当下的世界各民族都十分关注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利用,而非裔美籍黑人民族作为其中的一员,他们的祖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黑人文化,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但是在西方中心主义的支配之下,黑人民族及其文化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莫里森处处以黑人文化传统的精髓作为创作的主体,她强烈的种族意识使得她始终关注着非裔美籍黑人民族的现实与未来。莫里森在《所罗门之歌》中集中地体现了非裔美籍黑人的文化传统,即集体主义精神和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部小说是她关怀种族命运和精神追索的巅峰杰作,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介绍了托妮·莫里森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综述国内外学者对其作品的研究概况,指出目前研究取得的成果和不足之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作品的回归主题、叙事技巧、语言特点、现代主义理论等方面。但是小说中黑人文化传统的精髓始终没有得到挖掘和分析,本文拟从多元文化语境下对《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文化传统加以解读。
  正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论述美国的多元文化的现状,进而分析黑人文化在美国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处境。
  第二章是结合文本分析在多元文化对话中美国黑人做出的不同的文化选择。分别从黑人资产者对白人文化的认同、黑人民族主义者对白人文化的排斥、黑人文化的引导者与探索者对黑人文化的传承三种文化选择类型来论述。
  第三章是阐述莫里森的文化立场及定位其文化选择。莫里森基于本身的种族和性别特征,她能够从自身的黑人、女性的角色出发而又不局限于此,在创作中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文化选择和文化立场。她比较赞同的是非裔美籍黑人能够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传承黑人民族文化的精髓,即集体主义的精神和天人合一的思想。
  结语部分指出作品的价值所在。莫里森作为非裔美籍黑人作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美国黑人的文化处境问题,她高瞻远瞩,认识到新一代的黑人在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所面临的挑战。黑人民族欲想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不再遭受双重文化的折磨和困扰,找到真正的自我,就应该认识自我,深入地了解黑人民族文化的精髓,进而在多元文化的复杂社会中,回归传统文化,但是也不要只拘泥于黑人民族文化本身,而是两者更好的结合,即寓民族性于美国的现代性之中。因此,新一代的非裔美籍黑人在多元文化的美国社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的同时也会有更大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