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对高中地理有效与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6h】

对高中地理有效与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最近发展区理论—理论依据

1.3 问题的研究方法

1.3.1 教研听课法

1.3.2 课题组讨论研究法

1.3.3 采样

2 对高中地理现状问题的研究

2.1 期待与现实相去甚远

2.2 课型单一,缺少变化

2.3 课堂气氛不热烈,教师缺乏激情

2.4 练习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分层教学和科学记忆

2.5 课堂随意性大,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生成

3 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3.1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3.2 强调教学效益

3.3 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3.4 重视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3.5 重视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3.6 使用有效教学策略

4 地理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4.1 讲授展示课模式

4.1.1 新课教学---采用五为教学模式

4.1.2 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

4.1.3 复习课有效教学模式

4.2 自主讨论课有效模式

4.3 地理探究实验课教学模式

5 实践和反思

5.1 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5.2 课堂气氛发生了大的变化

5.3 学生兴趣大幅度提高,教师也有了课堂创作的激情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素质教育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作为一线教学科目,高中地理课堂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课堂教学要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体验到求知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激情,课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终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地理课堂变化不大,基本还停留于师讲生听的老模式层面上,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不仅不是高效甚至是低效无效的,课堂依然是传授式的老样子,甚至传授的是已经过时不用的知识。这些都对学生发展非常不利,也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求。为了改变这些状况,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对于课堂教学改进都做了研究。但真正把有效课堂理论与地理课堂有机融合起来的研究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正是基于此现状,作为一线老师,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力图把有效教学理念引入地理课堂并探究出了一套适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本部分提出了撰写本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研究的迫切性和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思维开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明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并可以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有益于学生终生发展,使课堂有效、高效。同时,本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国内外现状,以及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等,从多方面阐释了本研究的潜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对课堂现状问题做调查研究。指出现实课堂的极大弊病,特别指出现行课堂对学生思维的禁锢,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延展,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强调必须对课堂进行课改,打造有效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从实际出发论证本课题的研究更具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对有效教学内涵及特征展开研究,明确指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效教学要求教学应紧跟时代,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发展;同时,追求教学效益,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必需。
  第四部分对地理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教学针对不同的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新授课模式,复习课模式,自主讨论课模式,地理探究实验课模式等四大类有效教学模式。每一种课型都给出了一定的模式及实施要点,并配有相应的案例解析。对于新授课中五为教学模式和地理探究实验课模式则结合实例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些模式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有效教学理念,侧重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五部分实践和反思。实施有效教学模式后教学成绩及学生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气氛极大活跃,学生的参与激情得到调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逐渐生成,社会反映良好。但模式也有一定的不足,如学生层次不同就不能一刀切,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甚至同一节课也需要选择两种以上的模式融合,所以,在模式的实施操作方面需要我们再深入挖掘。虽然论文给出了一些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灵活选择。
  整篇论文采纳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说的最新观点,以最近发展区等前沿理论理念为指导,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反复试验、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得出。同时论文生成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名师专家的指导,吸收了课题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又结合了一定的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在很多方面具有说服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