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问题研究
【6h】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四)创新之处

一、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概述

(一)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概念界定

(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理论基础

(三)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必要性

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成效及问题

(一)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成效

(二)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问题分析

1.支援机构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派驻人员存在“下不去、蹲不住”现象

3.部分受援单位消极等待支援

4.政府缺乏科学有效管理

5.双向转诊体系尚未建立

三、对河北医大四院对口支援的实证分析

(一)对口支援措施

(二)经验分析

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改进对策

(一)明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责任主体

(二)强化政府财政与监督职能

(三)坚持共建共享,探索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四)探索建立就近支援和远程会诊支援模式

(五)完善双向转诊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滞后于经济发展、东中西部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城乡医疗服务水平差距明显等,直接影响了我国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道路,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平等现象,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目前,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随着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持续开展,特别是2009年出台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作为新医改重要任务,在全国广泛实施,从而为逐步实现我国城乡卫生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同时可以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民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
  本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明确了研究背景,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相关政策、各地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做法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对部分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提出论文三个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以及研究意义。最后提出研究创新点,一是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职能,开展好这项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剖析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实施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三是提出了坚持共建共享、建立长效机制以及探索建立就近支援和远程会诊支援模式等改进对策。
  第二部分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本文研究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城乡统筹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从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有效形式、是发挥国有大医院公益性重要途径、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重要载体、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然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开展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成效,主要从及时工作部署、明确目标任务、确立多形式多层次支援格局、对口支援关系巩固、支援成效逐步显现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随后详细列举了目前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中存在问题。如部分支援单位存在无关紧要论、短期见效论等片面认识,存在派人与实际需求不符、对基层卫生人员培训不够、支援重点不突出等现象,对口支援负担加重也影响了支援单位积极性。派驻人员方面存在“下不去,蹲不住”现象。政府管理方面存在重视不够、监管不力、行政干预不当、责任不清等现象,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问题也较突出。双向转诊方面存在着严重“梗阻,,现象。
  第四部分选取全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先进典型——河北医大四院对口支援赞皇县医院为实例进行了研究,指出其支援措施包括两个帮扶阶段:驻点帮扶、定期帮扶,五种帮扶模式:走下去帮教、请上来培养、全天候指导、物质上援助、互动式交流。提出四点帮扶经验:坚持抓好结对支援、坚持抓好互动支援、坚持抓好亲情支援、坚持抓好持久支援。
  第五部分对今后如何开展好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出建议对策:一是明确城乡医院对口支援责任主体,通过引入契约原则、签订协议等方式,进一步明晰政府、支援单位、受援单位职责。二是强化政府的财政支持和监督考评职能。三是坚持共建共享,探索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只有实现对口医院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和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城乡、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流动以及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四是探索建立就近支援和远程会诊支援模式。五是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坚持患者自愿、分级管理、资源共享、连续治疗等原则,建立起一套以病种为基础、病情程度为标准的转诊指南或转诊规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