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化史观下高中中国近代史教材内容剖析
【6h】

现代化史观下高中中国近代史教材内容剖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现代化理论的史学研究和教学研究

(一)对于“现代化”的认识

1.“现代化”的概念

2.1840——1949中国的早期现代化

(二)学术著作中有关中国现代化的研究

(三)现代化史观和高中课程内容方面的研究成果

(四)关于高考对现代化内容考察的研究

1.直接对现代化的考察

2.间接考察现代化过程或者开放性试题可以用现代化史观来解释的试题

3.对高考题的具体分析

二、现代化史观与现行教材研究

(一)部分关键内容的缺失

1.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2.关键性政治内容的缺失

3.关键性经济内容的缺失

4.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缺失

(二)教材内容的选取和安排问题

1.政治史内容偏重

2.农民运动和革命斗争的篇幅过重

3.必修和选修的安排失当

(三)教材对于近代中国历史内容的评价问题

1.革命化、屈辱史的政治立场倾向明显,做不到客观描述

2.对于政权往往因为其阶级色彩而过分否定

3.对于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活动往往以爱国的道德判断作为标准,对其历史价值给予过高的评价

三、对完善教材内容的思考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的背景

1.世界背景——正确认识现代化的外部因素

2.国内背景——立体呈现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

(二)系统而简洁的构建历史线索、历史脉络

1.政权和社会努力的结合

2.合理安排政治、经济文化的内容

(三)关于评价

1.革命的历史价值

2.现代化史观和其它史观

3.如何评价有关史实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现代化史观的研究从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流行。伴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广范围的开展。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也占据主流,革命化范式不再一统天下在教学上现代化也和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也逐步进入了高中老师的视野。在高考的命题中逐步有所体现,进而进入了高中课堂。
  课改的理念发生了变化。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的课本在“一纲多本”的理念下也开始改变了过去的革命化范式局面。在现代化史观的内容上进行了尝试。
  对于现代化史观的介绍和研究,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的教师都有很多文章,对现代化的认识和指导高中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课改时间不长,许多细节并未坐实。新课标的全国卷,也在现代化的考察上进行很多新的探索和尝试,对高中教材编写和教学启示颇多。
  高中近代史的教材在中国近代现代主线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尝试。但由于传统的惯性和对现代化史观的贯彻不彻底,使得高中近代史的教材对于现代化下的中国近代史内容的构建上还有很多的缺陷。
  本文以对比的方法,对比了学术研究上的中国近代的现代化过程和教材在现代胡内容构建上的的差异,以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基础来研究教材存在的不足。按照教材政治、经济、文化板块内容的划分,分别从内容的选取和史实的评价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内容上表现为关键性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缺失;在内容的选取和安排上表现为:政治内容和革命斗争的篇幅过重,必修和选修的详略安排失当;在有关内容的评价上表现为:以阶级感情和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使得许多史实的评价失之客观、公正。
  对此,本文试图从通过国际、国内背景的补充,构建近代现代化主线和采取正确的评价标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教材的编写和利用能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