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自信心判断的产生机制——对主观自我一致模型的修正
【6h】

自信心判断的产生机制——对主观自我一致模型的修正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元记忆

1.1.1 元记忆的提出

1.1.2 元记忆监控的概念

1.2 自信心判断

1.2.1 自信心判断的定义

1.2.2 元认知判断的理论与假设

1.2.3 自信心判断的研究范式

1.2.4 自信心判断研究的主要指标

1.3 主观自信心判断的自我一致模型

1.3.1 基本观点

1.3.2 同感原则

1.3.3 可接近效应

1.3.4 SCM模型的深入解读

2 问题提出

3 实验研究

3.1 实验一:验证Koriat所提出的自信心判断的同感一致性效应

3.1.1 实验目的与假设

3.1.2 被试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设计

3.1.5 实验程序

3.1.6 结果与分析

3.1.7 讨论

3.2 实验二:个体间主观同感原则对自信心的影响

3.2.1 实验目的与假设

3.2.2 被试

3.2.3 实验材料

3.2.4 实验设计

3.2.5 实验程序

3.2.6 结果与分析

3.3.2 讨论

3.3 实验三

3.3.1 实验目的与假设

3.3.2 被试

3.3.3 实验材料

3.3.4 实验设计

3.3.5 实验程序

3.3.6 结果与分析

3.3.7 讨论

4 综合讨论

4.1 个体间主观同感、客观同感、可接近性和自信心

4.2 个体内主观同感、客观同感和自信心

4.3 自信心的同感模型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使用项目(部分)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信心判断是元认知监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对回忆或再认得到的答案做正确与否的自信度判断(judgment of confidence,JOC)。同感是指对于同一项目,选择同一个答案的个体比例。选择的人数的比例越大,说明该项目越同感。自信心的主观自我一致模型假设自信心判断的主要线索是自我一致,即所谓的个体间同感和个体内同感。但是该模型还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将自我一致的模型放在适用情境进行验证和补充,试图找出一种能够比较完整的解释自信心判断的产生机制的理论。
  本研究利用自信心判断的研究范式,通过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主观自我一致模型的中的个体间同感和个体内同感原则从而补充该模型。实验一通过运用简单的自信心判断范式来验证Koriat指出的不同项目自信心判断的反应类型,验证所谓的个体间同感原则,但是Koriat指出的同感属于客观同感;实验二验证确实存在Koriat所谓的个体间的主观同感,且这种同感影响着自信心判断;实验三验证个体内也存在一种主观同感,这种同感能够影响自信心判断。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个体的自信心受项目的同感性影响,随着同感性的增加自信心增加。
  (2)个体间存在一种在不知道其他人的选择的情况下的主观同感,主观同感和可接近性通过影响客观同感进而影响自信心。
  (3)项目的可接近性能够单独影响个体的自信心判断。
  (4)个体内存在一种主观上的同感,且这种同感可以直接影响自信心或是通过客观同感的中介作用对自信心进行影响。
  通过证明主观同感的存在,同时主观同感可以直接或通过客观同感影响自信心,这样进一步补充了Koriat的自信心判断的自我一致模型,比较全面的解释自信心判断的内部加工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