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优化研究
【6h】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相关研究

1.1.1 体操课程开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1.1.2 高校体操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1.1.3 体操课程技术考核内容改革的相关研究

1.1.4 体操教学比赛的相关研究

1.1.5 体操课程考核模式的相关研究

1.1.6 关于体操考核方法的研究

1.2 国外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特尔菲法

2.2.3 层次分析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的指导思想

3.2 构建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理论依据

3.2.1 构建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生物学理论依据

3.2.2 构建竞赛式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社会学理论依据

3.2.3 构建竞赛式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教育学理论依据

3.3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构建的基本原则

3.3.1 方向性原则

3.3.2 科学性原则

3.3.3 全面性原则

3.3.4 教育性原则

3.4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指标的拟定

3.4.1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一级指标的拟定

3.4.2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二级指标的拟定

3.4.3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三级指标的拟定

3.5 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的指标筛选

3.5.1 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一级指标筛选

3.5.2 考核目标类指标筛选

3.5.3 组织实施类指标筛选

3.5.4 成绩评定类指标筛选

3.6 各指标的权重分析

3.6.1 考核目标类各指标权重分析

3.6.2 组织实施类各指标权重分析

3.6.3 成绩评定类各指标权重分析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课程论和运动竞赛学为理论指导,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对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进行了研究,采用方法是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目的在于通过采用竞赛式这种考核形式来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并对体操课程竞赛式考核形式的流程要素进行梳理、固化,最终构建出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理论意义在于通过本研究,丰富了高校体操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同时也完善了高校体操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为各院校体操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设置以及其他相关课程设置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实践意义在于通过梳理构建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方式,各院校可以参照这种方式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通过实施这种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来提高学生们课上学习和课下练习的积极性。学生课程结业考试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提高考试的竞争性,有力地促使学生努力练习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因此这种形式起着导向促进作用并可为教学提供实践指导和参考。
  研究结论如下:
  (1)构建了体操必修课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操作模型,模型是由三级指标体系构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
  (2)一级指标包括考核目标、组织实施、成绩评定,根据权重值排序依次是组织实施、考核目标、成绩评定。
  (3)二级指标包括:理论知识目标、技术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单个技术动作考试、阶段组合技术动作考试、阶段知识考试、阶段能力考试、终结技术考试、终结知识考试、终结素质考试、阶段成绩评定和终结成绩评定。
  (4)三级指标包括:体操教材理论类知识、单个技术动作、组合技术动作、体操保护类能力、体操帮助类能力、体操专项柔韧素质和体操专项力量素质等。
  (5)得出权重值排序规律是技术考试指标都是排在第一位,能力指标考试排在第二位,素质指标考试排在第三位。
  建议:
  (1)针对学生情感考核方面的内容在今后的体操考核中要得到重视。
  (2)教师采用竞赛式指导思想并参照本文竞赛式学生成绩评价各项指标的权重,合理安排学校的竞赛式体操课程教学时数、内容比例和考核计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