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6h】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对象

(四)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概述

(一)价值与价值观

1.价值

2.价值观

(二)价值取向及其分类

1.价值取向的内涵及特点

2.价值取向的分类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现状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1.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的价值取向

2.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消极的价值取向

三、造成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问题的成因

(一)客观原因

1.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

2.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存环境较差

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社会认同度普遍较低

4.农村中小学教师可获社会资源普遍较低

(二)主观原因

1.农村中小学教师精神世界的需求

2.农村中小学教师本体生理(性欲)的需求

3.农村中小学教师私欲本性的需求

四、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引领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农村中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2.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建立师德表彰及舆论导向机制

(二)提高物质保障

1.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

2.加大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环境

(三)强化专业培养

1.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提升其教育素养

2.注重提升专业发展能力促进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健全激励机制

1.双管齐下,建立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2.不同价值取向的教师实施针对性的管理与支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展开,国家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持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强,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农村基础教育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其效果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错综复杂,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应该是作为农村教育主要实施者的农村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以致脱离了农村教育的实际需要,甚至脱离了教育的根本。本文把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一个整体,其方向是把我国农村城镇化化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农村民众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价值取向作为切入点,相结合进行研究,以此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在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推进的今天,其价值取向的变化,以理论的方式指导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除引言与结语之外,论文共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概述。作者欲通过理清价值、价值观、价值取向等概念的基本特点和分类,为进一步展开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分析、论述,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并对此调查研究的目的、意义等方面也做出了简要叙述。这样读者就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价值、价值观的基本的概念和价值取向的内涵、特点及价值取向的分类情况,在此基础上更清楚地认识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问题的意义及重要性,为进一步展开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分析、论述,提供基本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分析。作者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将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价值取向的现状分为两部分:一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积极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在奉献的同时,注重利益的考量;立足农村现实,向往城市生活;安贫乐道,独享教育的快乐。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消极的价值取向,其中包括:职业倦怠,不思进取;重利轻教,忽视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部分:造成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问题的原因分析。作者通过数据和理论论证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价值取向偏离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轨道的问题根源,得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生存环境较差;职业社会认同度普遍较低;可获社会资源普遍较低是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价值取向与正确轨道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对策及建议。作者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现状的分析、找出问题根源的基础之上,提出加强思想引领;提高物质保障;强化专业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有利于符合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价值取向正确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从理论层面引导农村中小学教师群体价值取向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在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时,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在逐渐的适应、融合,并在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整体社会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完整体系,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心态都极为矛盾。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价值取向不仅仅是教师群体单独存在的问题,而且已成为全社会性问题。时代的步伐是永远向前发展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民众思想意识形态与价值体系的逐渐平衡和完善,以及教育对农村社会群体良好作用的逐渐体现,加上国家对于包括农村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投入的逐年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状况、生存条件将会获得明显的提升,显而易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价值取向一定会越来越符合农村教育的现状与本质。

著录项

  • 作者

    杨琢孺;

  •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
  • 学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素霞;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G635.16;
  •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师队伍; 职业价值观; 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