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商周政治体制比较研究——从商周公卿姓氏的角度
【6h】

商周政治体制比较研究——从商周公卿姓氏的角度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以往学者研究商周制度、先秦姓氏和商周国家体制的现状述评

三 本文研究主旨、专题设置与章节安排

四 关于本文研究的时代和使用的几个重要概念之界定

五 关于本文使用材料的界定

第一章 商代公卿姓氏考

第一节 商代异姓公卿姓氏考(上)

一 伊尹、伊陟姓氏考

二 仲虺、臣扈姓氏考

三 咎单姓氏考

四 巫咸、巫贤姓氏考

第二节 商代异姓公卿姓氏考(下)

一 费伯昌、费侯仲衍、费中、恶来姓氏考

二 傅说姓氏考

三 周先公姓氏考

四 鄂侯姓氏考

附表一

第三节 商代同姓公卿与不明姓氏公卿述略

一 同姓公卿述略

二 姓氏不明公卿述略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西周公卿姓氏考

第一节 西周初期公卿姓氏考

一 姬姓公卿述略

二 异姓公卿姓氏考

三 姓氏不明公卿述略

附 关于曹公簠铭文中“ ”字隶定申论

第二节 西周中期公卿姓氏考

一 姬姓公卿述略

二 异姓公卿姓氏考

三 姓氏不明公卿述略

第三节 西周末期公卿姓氏考

一 姬姓公卿述略

二 异姓公卿姓氏考

三 姓氏不明公卿述略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商周制度的比较

一 商周制度的不同点

二 商周制度的相同点

三 对两个相关问题的看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商周公卿在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65位。其中商代公卿中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异、同姓公卿是34.78%、65.22%。从中可以看出,商周在任用公卿方面,存在着不同:商代异姓公卿占多数,同姓占少数;西周同姓公卿多,异姓少。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商周异、同姓公卿的比例差异说明商代是方国联盟,西周是家国同构。
  商代政权参政的主要力量有:以伊尹、伊陟父子为代表的有莘氏部族、以仲虺、臣扈、祖伊为代表的任姓部族、以费伯昌、费侯仲衍、费中、恶来为代表的赢姓部族、以巫咸、巫贤为代表的吴人部族、以诸位周先公为代表的周族以及祖已、比干等诸子族。由各部族代表参政时期可以看出:商代初期,商族主要联盟的对象是有莘氏部族。商代中期,商族主要联盟的对象是任姓部族、赢姓部族和吴人部族。商代晚期,商代主要联盟对象是周族、赢姓部族和诸子族。其中,商代晚期祖已、比干、微子、箕子商族子弟参与政权,一改商朝前期任用外族人的任官制度,这个现象可能是商朝中末期商族子弟集权的反映。表明商朝的政权建构,正发生着某种细微的变化。
  西周初期公卿姓氏可考的有16位。其中同姓公卿有10位,异姓公卿有6位。姬姓公卿占西周初期公卿的百分比为62.5%,异姓公卿占37.5%。西周中期公卿姓氏可考的有21位。其中同姓公卿16位,异姓公卿5位。姬姓公卿占西周中期公卿的百分比为76.19%,异姓公卿占23.81%。西周末期公卿姓氏可考的有9位。其中同姓公卿4位,异姓公卿5位。同姓公卿占西周末期公卿的百分比为44.44%,异姓公卿占55.56%。西周早至中期,同姓公卿逐渐增多,异姓公卿逐渐减少;西周中至末期,同姓公卿逐渐减少,异姓公卿逐渐增多。西周各时期政权建构的这些细微变化,也许因为:商末,周族为灭商集聚力量,而联合诸部族,从而形成了西周初期的以周族为主,各灭商力量共同参政的政权建构。政权建立后,周族分封同姓诸侯,利用血缘纽带巩固政权,形成以周族为主体的家国同构的政权体制。到了西周末期,统治力量下降,周族为了挽救弱衰局面,吸收各方力量,形成众方“合力”的政权建构。简而言之,西周的国家政权体制,初期是以灭商为目标而相聚的政权建构;中期是为保天下永固而唯亲的政权建构;末期是为挽救弱衰局面而“合力”的政权建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